字好书
临江楼

《临江楼》

时间: 2025-05-03 23:59:07

诗句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9:07

原文展示: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
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
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这里并不是故乡,扶着拐杖勉强登上楼台。 落日映照着万古的色彩,长江在秋季延绵千里。 浮云遮蔽了对楚地的眺望,北风带来了边疆的寒气。 心中无限的关切与忧愁,凭栏而立在暮色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1. 扶杖:扶着拐杖,形容年迈或身体不便。
  2. :表示暂时或勉强的意思。
  3. 万古色:指夕阳照耀下的景色,具有永恒的色彩。
  4. 楚望:对楚地的眺望,楚指古楚国,今湖北一带。
  5. 朔气:指北风的寒气。
  6. 无限关心事:指心中有许多牵挂和忧虑。
  7.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

典故解析:

“长江千里秋”可以引申为长江流域在秋天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楚”则指古代楚国,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梦麟,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其诗作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历史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达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临江楼》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游历途中,面对壮丽的长江与夕阳,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乡愁。

诗歌鉴赏:

《临江楼》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宏大景观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首联“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既表明了诗人在异地的孤独感,也通过“扶杖”暗示了诗人的年迈与无奈。接下来的“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则用雄壮的自然景象来反衬诗人的孤寂,夕阳的色彩与长江的辽阔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出一种苍凉的美感。

第三联“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通过浮云和北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楚地的渴望与对边疆冷酷环境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思。最后一句“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思绪与忧愁,凭栏而立,面对着渐渐暗淡的夕阳,心中涌动着对故乡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亦知非故土:诗人意识到自己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2. 扶杖且登楼:年迈的诗人勉强扶着拐杖上楼,表现出身体的虚弱与对往事的追忆。
  3. 落日万古色:夕阳映照下的景色,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美。
  4. 长江千里秋:长江的壮丽与秋天的萧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5. 浮云蔽楚望:浮云遮住了对故乡的眺望,象征着思乡的忧伤。
  6. 朔气老边州:北风带来的寒气,描绘出边疆的凄凉与孤独。
  7. 无限关心事: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8. 凭栏起暮愁:在黄昏时分,诗人凭栏而立,愁绪涌现。

修辞手法:

  1. 对仗:诗中“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将落日和长江的景象比作永恒的色彩,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拟人:浮云与朔气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互映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透过自然的描写,展现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带有淡淡的忧伤。
  2. 长江:象征着广阔与永恒,也象征着故乡与亲情。
  3. 浮云:代表着梦幻与变幻无常,体现了对故乡的遥想与渴望。
  4. 朔气:象征着严寒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受。
  5. 暮愁:代表着忧愁与思乡,升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是指哪个地区?

    • A. 湖北
    • B. 广东
    • C. 江苏
    • D. 浙江
  2. “扶杖且登楼”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状态?

    • A. 年轻
    • B. 疲惫
    • C. 快乐
    • D. 静谧
  3. 诗人通过“落日万古色”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欢喜
    • C. 哀愁
    • D.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梦麟的《临江楼》和李白的《静夜思》: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梦麟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情感基调:梦麟的诗歌更为苍凉,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李白的诗则更为温柔,带有淡淡的乡愁。
  • 意象使用:梦麟使用了长江、落日等意象来表现宏大的自然,而李白通过月光来刻画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沟泥二首 绝句九首 断云 笼鹰词 次韵钱大尹公庭种菊 殷浩 和宏父新秋诗 十月七日晨起 哭蔡彦规二首 其二 寓陈杂诗十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后方 诡形怪状 惊濑 清冷 茅庐 往开头的成语 天成地平 花街柳市 舌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不打不成相识 豕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朗诵 包含泐的词语有哪些 至死不变 坐开头的成语 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