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8:48
作者: 夏完淳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珠帘乍卷。漏春光一半。
廿四桥烟花恨满。
久伤故国,鸿雁来稀,吴江畔。
古艳阳琼花观。
望隋堤一抹,杨柳依依,明月迢迢隔河汉。
露满玉衣秋,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
泪滴金壶红粉怨。
偶一梦,到南朝,乱敲银蒜。
珠帘刚刚卷起,漏出的春光只剩一半。
二十四座桥上的烟花满是怨恨。
我对故国的思念已经很久,鸿雁飞来稀少,在吴江边。
古老的艳阳照耀着琼花观。
望着隋堤上那一抹,杨柳依依,明月在遥远的河汉两岸。
露水浸湿了玉衣,夜深沉沉,催促着我心中的刀尺,伤心到肠断。
泪水滴落在金壶上,红粉怨恨。
偶然做了一个梦,回到南朝,随意敲打着银蒜。
夏完淳(1622-1647),字子容,号千峰,明末诗人,因家境贫寒而投笔从戎。其作品多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高远。
《洞仙歌 江都恨》作于明代末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
《洞仙歌 江都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珠帘乍卷”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接下来提到的“廿四桥烟花”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暗示了对故国沦陷的悲痛。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杨柳依依”,“明月迢迢”,使得情感更为丰富,这些意象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尤其是“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将思念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心底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时局的无力感,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珠帘乍卷。漏春光一半。
廿四桥烟花恨满。
久伤故国,鸿雁来稀,吴江畔。
古艳阳琼花观。
望隋堤一抹,杨柳依依,明月迢迢隔河汉。
露满玉衣秋,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
泪滴金壶红粉怨。
偶一梦,到南朝,乱敲银蒜。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主题是悲切的爱情与对故国的忧虑。
诗中提到的“廿四桥”在哪个城市?
“珠帘乍卷”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着什么?
夏完淳的《洞仙歌 江都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故国的思念,前者侧重于历史与壮阔的情感,后者则更为细腻与柔情,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