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仙歌 江都恨

《洞仙歌 江都恨》

时间: 2025-05-07 22:28:48

诗句

珠帘乍卷。

漏春光一半。

廿四桥烟花恨满。

久伤故国,鸿雁来稀,吴江畔。

古艳阳琼花观。

望隋堤一抹,杨柳依依,明月迢迢隔河汉。

露满玉衣秋,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

泪滴金壶红粉怨。

偶一梦,到南朝,乱敲银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8:48

洞仙歌 江都恨

作者: 夏完淳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珠帘乍卷。漏春光一半。
廿四桥烟花恨满。
久伤故国,鸿雁来稀,吴江畔。
古艳阳琼花观。
望隋堤一抹,杨柳依依,明月迢迢隔河汉。
露满玉衣秋,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
泪滴金壶红粉怨。
偶一梦,到南朝,乱敲银蒜。

白话文翻译

珠帘刚刚卷起,漏出的春光只剩一半。
二十四座桥上的烟花满是怨恨。
我对故国的思念已经很久,鸿雁飞来稀少,在吴江边。
古老的艳阳照耀着琼花观。
望着隋堤上那一抹,杨柳依依,明月在遥远的河汉两岸。
露水浸湿了玉衣,夜深沉沉,催促着我心中的刀尺,伤心到肠断。
泪水滴落在金壶上,红粉怨恨。
偶然做了一个梦,回到南朝,随意敲打着银蒜。

注释

  • 珠帘:指帘子,常用于形容优雅的居所。
  • 漏春光:指春天的光景流逝。
  • 廿四桥:指扬州的二十四桥,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鸿雁:比喻远方的来信或思念的人。
  • 吴江:江苏省的一条江,古代扬州与之接壤。
  • 琼花观:古代著名的观赏花卉之地。
  • 隋堤:指隋朝时修建的堤岸,是古代的水边景致。
  • 玉衣:古代用于殡葬的衣服,象征死亡。
  • 金壶:古代装酒的器皿,象征饮酒与哀愁。

典故解析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繁华和故国的怀念。
  • 银蒜:可能指一种乐器,诗中用作形容梦境中的随意与洒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完淳(1622-1647),字子容,号千峰,明末诗人,因家境贫寒而投笔从戎。其作品多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

《洞仙歌 江都恨》作于明代末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

诗歌鉴赏

《洞仙歌 江都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珠帘乍卷”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接下来提到的“廿四桥烟花”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暗示了对故国沦陷的悲痛。诗中频繁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杨柳依依”,“明月迢迢”,使得情感更为丰富,这些意象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尤其是“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将思念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心底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时局的无力感,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珠帘乍卷。漏春光一半。

    • 珠帘卷起,春光透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
  2. 廿四桥烟花恨满。

    • 描绘了二十四桥的美丽景色,但却充满了怨恨与忧伤,表明对美好时光的失去的哀叹。
  3. 久伤故国,鸿雁来稀,吴江畔。

    • 表达了对故国的长久伤痛,以及鸿雁飞来稀少,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4. 古艳阳琼花观。

    • 通过“古艳阳”和“琼花观”的描写,传达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5. 望隋堤一抹,杨柳依依,明月迢迢隔河汉。

    • 画面感极强,表现出思念之情,杨柳和明月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画卷。
  6. 露满玉衣秋,夜漏沉沉,催刀尺,伤心肠断。

    • 通过“露满玉衣”表达了对逝去的哀伤,“伤心肠断”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7. 泪滴金壶红粉怨。

    • 泪水滴落在金壶上,象征着对过去的怨恨与不甘。
  8. 偶一梦,到南朝,乱敲银蒜。

    • 梦回南朝,散发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渴望,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雁”比喻思念的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夜漏沉沉”,赋予夜晚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主题是悲切的爱情与对故国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帘:象征着优雅和美好瞬间。
  • 廿四桥:象征着美丽的过去。
  • 鸿雁:象征遥远的思念和孤独。
  • 杨柳:象征柔弱与依依不舍。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廿四桥”在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扬州
    • C. 南京
  2. “珠帘乍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伤感
    • C. 宁静
  3. 诗中提到的“鸿雁”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旅行

答案

  1. B. 扬州
  2. B. 伤感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夏完淳的《洞仙歌 江都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故国的思念,前者侧重于历史与壮阔的情感,后者则更为细腻与柔情,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传香枕 鲛红被 锁莲灯 神鸡枕 迷香洞 闭门羹 八分羊 游仇池坞访道初和尚 上邠宁刑司徒 送田卓入华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先意承颜 阜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酸赭 西字头的字 迷魂洞 扇枕温衾 铁口 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莫何弗 掴打挝揉 虚文浮礼 名山胜川 与草木同朽 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