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3:07
洞仙歌
作者:朱祖谋 〔清代〕
年年明月,照高楼无恙。
只是清宵易惆怅。
算姮娥识我,不为閒愁,
飞动意把盏凄然北向。
酒醒乌鹊起,一碧云罗,
遥指虚无断征鞅。
知道有前期,对影闻声,
甚邈隔万重山样。
须信是琼楼不胜寒,
犹自有愁人,白头吟望。
每年明月,照耀着高楼,依旧安然无恙。
只是在这清幽的夜晚,容易生出惆怅。
想必嫦娥认识我,却不因闲愁而感到忧伤,
我心飞动,举杯向北,惆怅凄然。
酒醒时,乌鹊飞起,碧空如洗,
遥遥指向虚无的断云。
我知道过去的一切,对影子吟唱,
却感到那声音隔着万重山遥远。
我必须相信,那琼楼虽美,却难以抵挡寒冷,
仍然有愁苦的人,白头吟望。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洞仙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诗人在清代的社会背景中,面对战乱与动荡,情感的孤独与思索成为创作的重要主题。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歌,朱祖谋通过对明月、高楼、嫦娥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年年明月,照高楼无恙”,在悠然宁静的月光下,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接下来的“只是清宵易惆怅”,则点出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嫦娥的存在象征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与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在“酒醒乌鹊起”中,乌鹊的飞起与酒醒的瞬间,暗示了从醉梦中回归现实的痛苦。而“遥指虚无断征鞅”,则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须信是琼楼不胜寒”收尾,既点出了理想的美好,又揭示了人生的苦涩与无常。
朱祖谋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使得这首《洞仙歌》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段人生的沉思,带给读者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月光、嫦娥、孤独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人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和内心的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犹自有愁人,白头吟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