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5:23
与弟侄观小圃梅花二首
作者: 陈著 〔宋代〕
看花须看未开时,到七分开看已迟。
前辈咏梅多此意,水边竹外两三枝。
全诗翻译:
看梅花时,应当在花苞尚未完全绽放的时候去看,等到花开到七分的时候再去看就已经迟了。前辈们吟咏梅花时,常常表达这个意思。水边、竹林之外,只见那两三枝梅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高洁的品格,尤其在寒冬中绽放,更显其不屈的精神。古代诗人如王安石、陆游等均有咏梅之作,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与寄托。
作者介绍:
陈著,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梅花盛开的季节,作者与弟侄在小圃中观赏梅花,感受到梅花的独特魅力与生机,因而作诗以抒发对梅花的热爱及对欣赏时机的思考。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开篇通过“看花须看未开时”,点明了观赏梅花的最佳时机,显示出一种细腻的观察力和审美趣味。梅花在未开时的含苞待放,仿佛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给人以期待。
接着,作者提到“到七分开看已迟”,不仅道出了赏花的时机,更隐含了对人生机遇的感慨:在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和机遇若错过了最佳时机,就会失去欣赏的价值。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最后“水边竹外两三枝”,在简洁的描绘中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梅花的孤独与高洁。梅花在竹林水边的生长,既象征了坚韧不拔的品格,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这种意境,使人不禁思考生命中那些珍贵的瞬间。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使读者在欣赏梅花的同时,反思人生的意义,给人以启迪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观赏,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警示人们把握时机,反映了生命的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建议何时看梅花?
A. 开花时
B. 未开时
C. 七分开时
D. 随便看
诗中提到的环境特征是?
A. 山顶
B. 水边竹外
C. 城市公园
D. 荒野
诗中隐含了对什么的感慨?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机遇
D. 亲情的温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在其《梅花》中同样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坚韧品格的歌颂,但更侧重于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精神,显示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相比之下,陈著的诗更注重赏花时机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倾向与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