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50:15
原文展示
送胡检阅
陈著 〔宋代〕
尘鞅纷纷走畏途,眼中得见古璠玙。
利名抑末有知己,骨相虽癯却饱书。
已把三长修信史,应无千斛到清居。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胡检阅的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纷扰的尘世,诗人目光中却能看到珍贵的古代美玉,似乎在暗示着对真知和友谊的珍视。虽然利名的追逐使人难以知己,但即使骨瘦如柴,诗人却依然充满学识。诗人已经将心血倾注于历史的研究,希望能达到超然的境地。文章写作的境界在此处可谓巅峰,像凤阁和鸾台般高雅,逐一展现。
注释
- 尘鞅:尘土飞扬,象征世俗的纷争与杂乱。
- 古璠玙:古代的美玉,象征珍贵的友谊与智慧。
- 利名:名利,指世俗的荣华富贵。
- 骨相:指身体的骨骼,象征人的外表与内在的精神。
- 三长:指长江、长安、长生,或历史研究的深度与宽度。
- 千斛:量词,指大量的书籍或知识。
- 凤阁鸾台:古代传说中的美丽建筑,象征高雅的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时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与胡检阅分别之际,表达了诗人与胡的深厚友谊。诗人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传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送胡检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把友谊、学识与人生的追求融合在一起。在纷扰的世俗中,诗人以“古璠玙”象征珍贵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是精神上的共鸣,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利名”与“知己”形成鲜明对比,表明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尽管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诗人却以“骨相虽癯却饱书”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显示出一种在困境中坚守理想的态度。最后,作者以“凤阁鸾台”结束,诗意升华,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崇高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鞅纷纷走畏途:尘土飞扬,行路艰难,暗示世俗纷争的困扰。
- 眼中得见古璠玙:眼中所见是珍贵的古代美玉,象征真知和友谊的价值。
- 利名抑末有知己:追逐名利的生活使人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强调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 骨相虽癯却饱书:虽然身体瘦弱,但内心充实了许多知识,表达了诗人对学识的尊重。
- 已把三长修信史:已经将心血投入到历史研究中,展现了诗人的追求。
- 应无千斛到清居:希望能超然于世俗之上,达到理想的境地。
- 文章到地此为最: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巅峰。
- 凤阁鸾台次第除:高雅的文学作品如凤阁鸾台般依次展现,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古璠玙比喻真知与友谊。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凤阁鸾台象征着高雅的文学与理想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友谊、名利与学识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惜和对名利的淡泊心态,同时展示出对个人学术追求的执着与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鞅:象征世俗的纷争与压力。
- 古璠玙:象征珍贵的友谊与智慧。
- 凤阁鸾台:象征高雅的文学成就与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胡检阅》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古璠玙”象征着什么?
-
诗中提到的“凤阁鸾台”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的生活
- B) 高雅的文学成就
- C) 朋友的离别
答案
- B) 陈著
- B) 友谊与智慧
- B) 高雅的文学成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送胡检阅》在对历史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诗词鉴赏大全》
- 《古典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