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6:04
已当鸣雁夜,多事不同居。
故疾离城晚,秋霖见月疏。
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
荡桨期南去,荒园久废锄。
这已是雁声哀鸣的夜晚,我和你却因各种事情而无法相聚。
故乡的疾风让我晚归,秋雨中的月光显得稀疏而清冷。
趁着风,我打开了静谧的窗户,窗外的树叶随风翻卷着残留的书卷。
我期望划船南行,然而这荒废的园子已经久无人耕作。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鸣雁”与“秋霖”的意象,传达了古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鸣雁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绪。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相互交织,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酬吴之问见赠》是一首充满思乡情与离别感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因繁忙事务而无法与友人相聚的愁苦。诗的开头“已当鸣雁夜”立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伴随着雁鸣,诗人感受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接下来的“故疾离城晚”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虑,暗示着人事的繁杂与无法回归的现实。
“秋霖见月疏”中的“秋霖”与“月疏”形成鲜明对比,细雨中的月光显得格外清冷,正如诗人此刻的心境,感到孤独与失落。其后几句“趁风开静户,带叶卷残书”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荡桨期南去,荒园久废锄”则是对未来的展望,渴望着南去的自由,但又无奈于现实的荒芜,反映出一种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鸣雁夜”与“秋霖见月”形成对比,营造出孤独又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贺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鸣雁”主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离别与思乡
C. 欢乐
D. 自由
诗中提到的“荒园”象征什么?
A. 繁荣
B. 人生的希望
C. 失落与无奈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