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9:21
高阳台 「半江红树卖鲈鱼」图
作者: 姚燮 〔清代〕
溆阔宜烟,峦明在水,西风早晚江头。
乌桕千林,萧疏染出丹邱。
真州诗句新城撰,记当时小舫清游。
听渔讴,张翰乡心,吹落沧洲。
是谁借此荆关笔,写茭塘波软,柳陌云柔。
小隐仙源,红衣可傲公侯。
桥东篱舍篝灯静,配山厨莼叶梅篘。
醉还休,拄杖柴门,月绮霜浮。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自然美景和人们的闲适生活。烟雾缭绕的水域,山峦映照在水面上,西风轻拂,早晨和傍晚都是如此迷人。千林中的乌桕树在秋风中显得萧条,染上了红色的山丘。真州的新诗句在新城写就,记忆着当年在小船上游玩的情景。听着渔歌,张翰的乡愁在心中荡漾,仿佛将我带回了沧州。是谁借用荆关的笔,描绘出茭塘的柔波和柳陌的轻柔?小隐者在仙源中,身穿红衣,可以傲视公侯。桥东的篱笆旁,篝灯静静地燃烧,山厨中有莼菜和梅花酒的陪伴。醉意未消,拄着拐杖回到柴门,月光下,霜华浮动。
作者介绍
姚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美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诗人受自然美景和个人经历的启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的诗作,体现了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姚燮的《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便用“溆阔宜烟,峦明在水”描绘出烟雾朦胧的江面和明晰的山峦,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乌桕千林”“丹邱”等,不仅呈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繁华的淡然。
诗人通过回忆与渔夫的歌声相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张翰的乡心与“荆关笔”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江南的游历与文化积淀。
最后,结尾的“月绮霜浮”意境悠远,指向了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后的惬意与沉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既有景,又有人,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闲适的心境,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溆阔宜烟”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旱地
B. 烟雾缭绕的水面
C. 雪山
D. 大草原
“张翰乡心”中的张翰指的是哪位古代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张翰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荆关笔”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知识与学习
B. 权势与地位
C. 诗歌与文学
D. 战争与征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燮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姚燮更加注重人文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在山水间更显清幽与宁静。两者的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