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2:55
过西涧
作者: 马治 〔明代〕
虚舟信所往,行止若无端。
适此清秋日,幡然悲路难。
竹林夜来雨,茅栋已惊寒。
一幸朋俦接,空山予少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的西涧所经历的情感与景象。诗人乘着小舟,随意漂流,似乎无所依靠;在这个清冷的秋天,心中不禁感到路途的艰难。夜晚的竹林中下起了雨,茅草屋在寒冷中惊醒。然而,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能够与朋友相聚,在这空旷的山中,心中得到了些许安宁。
作者介绍:马治(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过西涧》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在秋日的西涧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全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清冷与淡泊的气息。首联“虚舟信所往,行止若无端”通过舟的漂泊来反映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一种无所依靠、随遇而安的态度。接下来的“适此清秋日,幡然悲路难”则将情感引向深处,秋日的清冷使人不禁感到人生道路的艰辛。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内心的感受也随之而来,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竹林夜来雨,茅栋已惊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氛围,夜雨潇潇,寒意袭来,让人感到一丝凄凉。然而,最后一联“一幸朋俦接,空山予少安”转而给人以温暖,朋友的陪伴在这孤寂的山中给予了诗人内心的一丝安慰与宁静。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然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孤独与友情之间的对比,最终在友情的陪伴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虚舟”指的是什么?
A. 一只空的小船
B. 一种心态
C. 一种境界
D. 以上都是
诗人通过竹林夜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轻松
C. 凄凉
D. 兴奋
诗中提到的“朋俦接”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接待
B. 朋友的相聚
C. 朋友的离去
D. 朋友的赠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