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灵观流泉

《洞灵观流泉》

时间: 2025-05-10 07:36:51

诗句

石上苔芜水上烟,潺湲声在观门前。

千岩万壑分流去,更引飞花入洞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6:51

原文展示:

洞灵观流泉 李郢 〔唐代〕 石上苔芜水上烟,潺湲声在观门前。 千岩万壑分流去,更引飞花入洞天。

白话文翻译:

石头上的苔藓和水面上的烟雾,潺潺的流水声在道观门前回响。 无数山岩和深谷中的水流各自分流而去,更有飞舞的花瓣被引入神秘的洞天之中。

注释:

  • 苔芜:苔藓。
  • 潺湲:形容水流声。
  • 观:指道观,道教的庙宇。
  • 千岩万壑:形容山势险峻,沟壑纵横。
  • 洞天:道教中的神仙居所,指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道观门前的自然景色,通过流水和飞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道教神秘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道观门前的自然画卷。首句“石上苔芜水上烟”,通过苔藓和烟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潺湲声在观门前”,以流水声为媒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后两句“千岩万壑分流去,更引飞花入洞天”,则通过山水的分流和飞花的引入,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道教的神秘。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道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苔藓和烟雾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 次句以流水声为媒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 后两句通过山水的分流和飞花的引入,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道教的神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上苔芜”比喻道观的古老和幽静。
  • 拟人:如“潺湲声在观门前”赋予流水声以生命感。
  • 对仗:如“千岩万壑”与“更引飞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道观门前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道教神秘境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芜:象征古老和幽静。
  • 潺湲声:象征宁静和和谐。
  • 千岩万壑:象征自然的壮丽。
  • 飞花:象征美丽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潺湲声在观门前”中的“潺湲”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流声 C. 鸟鸣声
  2. 诗中“千岩万壑分流去”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山水的壮丽 B. 城市的繁华 C. 田园的宁静
  3. 诗中“更引飞花入洞天”中的“洞天”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神仙居所 B. 自然的风景区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山水的壮丽,表达对自由和神秘的追求。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郢的诗更注重道教神秘境界的描绘。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李郢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宁静和谐。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李郢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郢的诗作。

相关查询

依韵和发运许主客咏影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 非意篇呈表臣 睡意 彼鴷吟 送王郎中知江阴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送蒙寺丞赴郢州 冬夕会饮联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旅朋 高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匕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资结尾的成语 添力 颠倒是非 非字旁的字 吴激 聚精凝神 謏言謏说 河漏 四点底的字 生拽活拖 天渊之差 盖棺定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