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兰

《咏兰》

时间: 2025-04-28 18:57:14

诗句

目断山河恨莫裁,折芳犹记小徘徊。

细看叶底春风面,疑自幽篁影下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7:14

原文展示:

咏兰
作者: 释蕴常 〔宋代〕

目断山河恨莫裁,
折芳犹记小徘徊。
细看叶底春风面,
疑自幽篁影下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目睹着绵延的山河,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恨意,似乎一切都无法改变。虽然折下了一枝兰花,仍然记得当初在花丛中徘徊的情景。仔细看那叶子底下的春风面貌,仿佛是从幽静的竹林中投射下来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1. 目断:眼前的景色绵延,无法看尽。
  2. 山河:指自然景色,象征辽阔的天地。
  3. 折芳:折取花香,指摘取兰花。
  4. 细看:细致地观察。
  5. 幽篁:幽静的竹林。
  6. 影下来:影子投射下来。

典故解析:

  • 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常代表高洁与雅致,诗人通过兰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蕴常,宋代僧人,擅长诗词,尤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而富有情感。他的诗风追求清新自然,常常通过植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春天的午后,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兰花的高洁与春风的温暖,内心涌起对过往的回忆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咏兰》通过兰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开头两句“目断山河恨莫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山河辽阔,纵然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生惆怅,但诗人却将这一情感与对兰花的追忆结合,显示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第三句“细看叶底春风面”,细腻地描写了春风轻拂,兰叶微动的情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柔和与温暖。最后一句“疑自幽篁影下来”,则通过对竹林影子的描写,增添了一层神秘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在清新之中又带有一丝幽远的哲思。

整首诗不仅是对兰花的咏叹,也是对生命、自然和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断山河恨莫裁:眼前的山河绵延无尽,心中却充满无奈与恨意,似乎无法改变现状。
  2. 折芳犹记小徘徊:尽管折下一枝兰花,心中仍然记得徘徊于花丛间的恍惚情景。
  3. 细看叶底春风面:仔细观察兰花叶子底下的春风,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4. 疑自幽篁影下来:仿佛那春风是从幽静的竹林中投射下来的影子,充满了诗意的联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幽篁的影子,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情色彩。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兰花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蕴含着对内心孤独的反思,强调了高洁品质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兰花:象征高洁、雅致,代表诗人向往的品德。
  2. 山河:象征广阔的自然与人生的无常。
  3. 春风:象征生机与温暖,带来希望与生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目断山河恨莫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恨意
    c) 忧伤

  2. “细看叶底春风面”中“春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生命的温暖与希望
    c) 失落的情感

  3. 诗中提到的“幽篁”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幽静的竹林
    c) 高山

答案:

  1. b) 无奈与恨意
  2. b) 生命的温暖与希望
  3. b) 幽静的竹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序》 王羲之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咏兰》与王维的《山中杂诗》均描绘自然景观,但《咏兰》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达,而《山中杂诗》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唐诗三百首》
  3.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荆溪 秋日与诸公文会天 僧房避暑 夏日纳凉 九日登高 晦日宴游 宿法华寺 送李端(一作卢纶诗) 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揽统 绰绰有裕 三过其门而不入 糸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共贯同条 移船就岸 姿相 包含瞻的词语有哪些 因利制权 贵开头的成语 宝盖头的字 忍辱偷生 齿字旁的字 励志竭精 一生九死 包含棋的词语有哪些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