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1:40
妙在心通与理融,卓然有见是英雄。
大儒晚作韩考异,往哲曾非墨尚同。
折角争希郭有道,鬀眉求似狄梁公。
可怜老学孤无助,月落参横读未终。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学术交流与理性思考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英雄在于能够心灵相通,理解事理。诗中提到的大儒韩愈与往哲墨子,虽然各有不同的思想,但也有共同之处。诗人以郭有道和狄梁公为例,强调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志向的渴望,然而却感到学问的道路孤独且无助,最终在月光下仍未能读完书籍,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惆怅。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允中,号山谷,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以清新、深邃的思想见长,尤其在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方面颇具造诣。
《对卷》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学术的追求与个人理想的思考,反映出他对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的重视。
《对卷》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古代思想家的回顾,强调了心灵相通与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他在首句中提到“心通与理融”,意在阐释一种理想的境界,即人和事理的完美结合,真正的英雄应具备这种独特的见解。接着,诗人提到韩愈,作为大儒的代表,承认其晚年作品与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存在差异,显示出对知识多样性的包容态度。
在中间部分,诗人用郭有道和狄梁公来引申出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志向。最后,诗人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无奈,似乎在感叹学问的道路上难以同行,尤其在岁月渐长之际。他以“月落参横”作为结尾,画面感明显,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学问追求的未竟,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术追求的重视与对理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求学的无奈与感伤,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成长与思考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心通”是指什么?
刘克庄在诗中提到的“大儒”指的是哪位?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与《对卷》:两首诗都展现了对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对卷》则更注重于学术与思想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