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铭座六言二首

《铭座六言二首》

时间: 2025-05-02 05:58:43

诗句

象防迹露埋齿,麝以香闻割脐。

群儿争放纸鹞,老子宁为木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8:43

原文展示

铭座六言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象防迹露埋齿,
麝以香闻割脐。
群儿争放纸鹞,
老子宁为木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象的防卫下,足迹隐秘而藏,我以麝香的气味来辨别那割脐的地方。孩子们争相放飞纸鸢,而我宁愿做一只静静立在那里的木鸡。

注释

  1. :指大象,这里比喻一种高大、威严的动物。
  2. 防迹:防守的痕迹。
  3. 埋齿:埋藏牙齿,暗喻隐蔽的状态。
  4. :即麝香,香料的一种,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5. 割脐:指割断脐带,象征一种剥离或放弃。
  6. 纸鹞:纸做的风筝,象征着欢乐和童趣。
  7. 老子:自称,表示自谦。
  8. 木鸡:木制的鸡,象征静止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延,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个人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克庄创作此诗的背景可能与其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有关。诗中表现了对童年欢乐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铭座六言二首》通过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象防迹露埋齿”,似乎在暗示一种威严与力量的存在,然而这种力量却掩藏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一种隐秘而深远的感觉。接着提到“麝以香闻割脐”,用香气来表达人生的感悟,似乎在说即使经历了痛苦的割舍,依然能找到美好的东西。然后,诗句转向孩子们的嬉戏,表现出一种生机与活泼,形成与前面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作者选择宁愿做一只“木鸡”,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选择让人深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宁愿放弃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然,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象防迹露埋齿:在象的保护下,脚印显露而牙齿隐匿,暗示一种隐秘的保护状态。
  2. 麝以香闻割脐:用麝香的气味来辨识剥离的过程,象征对痛苦的理解和接受。
  3. 群儿争放纸鹞:孩子们争相放飞纸鸢,表现出欢乐与无忧的童年时光。
  4. 老子宁为木鸡:自称宁愿做静止的木鸡,反映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象”比作一种保护,暗示社会的复杂性。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在纷扰的社会中对宁静与安逸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力量与保护。
  2. 麝香:寓意美好与高尚。
  3. 纸鹞:代表童年乐趣与自由。
  4. 木鸡:象征静止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纸鹞”象征什么?

    • A. 压力
    • B. 自由与欢乐
    • C. 责任
  2. “老子宁为木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 A. 渴望权力
    • B. 向往宁静
    • C. 追求名利
  3. “麝以香闻割脐”中的“割脐”可以理解为?

    • A. 伤痛的剥离
    • B. 快乐的开始
    • C. 成长的标志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铭座六言二首》和王维的《鹿柴》,可以看到两者都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加强调对现实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加自然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亚之出示其祖岐公墨迹及惠崇小景且和前韵复 秋怀十首 江神子/江城子 平生八见女而存者五人比又得女少稷作诗宽次 次韵子云春日杂兴五首 挽知泰州宋公大夫词 僧仲俨芥室 远游十首 题日出雨脚图二首 寄怀子云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包含馈的词语有哪些 热锅上蝼蚁 矢字旁的字 虚愿 客戍 缶字旁的字 慌开头的成语 海魂衫 二牲 成家立计 他室 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乾坤一掷 气吞斗牛 众寡悬殊 一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