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04:42
少小携书借隙光,宵眠常晏起常忙。
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
藜杖久疏前阁老,桃花不记旧台郎。
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
从小就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夜里常常睡得很晚,早上又起得很忙。
不要嫌弃茅草屋曝晒在晨光下,这总比在板桥上走在早晨的霜冻中要好。
很久没去拜访老阁老了,桃花也不记得当年的台郎了。
我自愧道学的功夫太浅,晚年却逃避儒家思想,转向老庄学说。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佐,号雪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刘克庄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即以才华著称,参与科举并多次入仕。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人情,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表达对年少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道学与儒学的思考与挣扎。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自己学识浅薄的自嘲。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个人情感。开篇以“少小携书借隙光”描绘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经历,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接着通过“宵眠常晏起常忙”的自述,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忙碌与节奏,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受。
“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一句,诗人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环境的淡然与满足,尽管身处简陋的茅舍,依旧觉得其温暖与安逸。接下来的“藜杖久疏前阁老”则表现了对岁月流逝和老友的思念,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则是对自我的反思与批判,诗人虽有对道学的倾心,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并不深厚,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嘲。整首诗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受,又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刘克庄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以及对友谊与人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与自嘲,令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藜杖”象征什么?
A. 知识
B. 年老
C. 友谊
D. 财富
填空题:诗人自感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__。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茅草屋的嫌弃。(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