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0:19
凤麟元德产,阅世自深根。
士岂无公论,人宜有达尊。
三山聊袖手,九折未惊魂。
瓦砾看珠贝,先声到塞垣。
凤凰和麒麟象征着元德的产生,历经岁月依然根深蒂固。
士人难道没有公道的评价吗?人们应该有高尚的尊重。
在三山之上,我只好袖手旁观,九曲的河流依然不惊我的灵魂。
瓦砾之中我仿佛看见珍珠与贝壳,先声已然传到边塞的城墙。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士人的高尚理想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李流谦的诗风典雅,富有哲理,常用典故,耐人寻味。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地位受到重视的时期,社会对士人应有的品德和理想有着深刻的探讨。诗中表达了对士人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俗环境的感慨。
《寄送石钧父二首 其一》整体上表现出李流谦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首句“凤麟元德产”以凤凰与麒麟的象征开篇,暗示了高尚品质的珍贵与稀有,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在“士岂无公论”中,诗人质疑社会的公正,表达了对士人理想的期望,士人不应默默无闻,而应当有公正的发声与立身之道。
“在三山之上,我只好袖手旁观”,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的无奈,尽管心中怀抱理想,但面对世事却感到无能为力。这种矛盾的情感在后半部分的“瓦砾看珠贝”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即使处于逆境,仍能看到其中的美好与希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深刻,意象丰富,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士人的气度与胸怀,可见李流谦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高尚德行的追求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同时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象征高尚德行的动物是:
A. 狐狸
B. 凤凰
C. 老虎
填空题:诗中提到“士岂无公论,人宜有_____”。
判断题:诗人对现实感到满意。 (对/错)
李流谦的《寄送石钧父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人生苦短与理想的追求,但李流谦更侧重于对士人理想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展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