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9:46
诗词名称: 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游云本无心,时为晴山留。
我曹等云闲,变作寻山游。
驾言出城阙,古寺聊相投。
摩挲铸金像,不知几春秋。
行行及佳境,真成上扬州。
追随况当人,华胄皆通侯。
高名迈姚宋,馀事卑曹刘。
向来金銮御,一一亲垂旒。
如何丘壑中,乃与猿鹤俦。
寒威靳山秀,幽处不可求。
清溪访鹿迹,古涧窥龙头。
枯藤路断磴,未上愁吴牛。
人言昔仙去,疑是竹务猷。
云昏看山眼,欲展还复收。
伊予岸穴走,南北万里遒。
烟霞入膏肓,瞑眩不可瘳。
群公上界侣,解后天南陬。
敢言同心臭,长抱躐等羞。
心知造物戏,驽骀间骅骝。
鹤书偶未下,爱日尚可偷。
花风起群萌,枝上春欲流。
更催小槽红,一笑非人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游览东山时的感受和思考。游云本无心,云彩的悠闲飘动,正是山中晴朗的留存。我等人闲适自得,便随意游玩山水。驾车出城,古寺是我们暂时的栖息所。抚摸着金色铸造的佛像,未曾记得这已经是几春几秋。一路走来,佳境不断,真如扬州美景。与名士相随,华贵之人皆通侯。高名远扬超越姚宋,而余事却卑微如曹刘。金銮殿下,曾亲自垂青于我。为何在这丘壑中,竟与猿鹤为伴?寒威锁住山的秀丽,幽静之处难以寻觅。清溪中探寻鹿的足迹,古涧隐约窥见龙的头颅。枯藤交错,路途断绝,尚未登上就已愁苦吴牛。人们说昔日仙人已去,是否真是竹林中传来的消息?云层昏暗中望山,想要展开却又收回。伊予岸边的隐秘走动,南北万里显得遥远。烟霞侵入心肺,眩晕难以治愈。群公在天边相伴,解开后天南的缠绕。敢于言语同心之臭,长久以来怀抱羞耻。心知造物的游戏,驽马与骏马并行。鹤书偶尔未曾寄达,阳光下的日子仍可逗留。春风起舞,枝上花欲流动。更催小槽红,一笑非人所谋。
注释:
诗词背景: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王才元陪季申枢密诸公游东山之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作者在东山游览的心境与感受。诗中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几句通过“游云本无心”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游云随意飘动,反映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心境。接着,诗人提到“驾言出城阙”,显示出作者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欢乐场景。古寺的出现则增添了文化底蕴,体现出诗人与历史的关联。
随着诗的发展,作者逐渐深入内心的思考,提到“寒威靳山秀,幽处不可求”,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渴望,以及在山水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冷清。诗中对“华胄”与“曹刘”的比较,暗示了名利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作者对于权势与地位的淡漠。最后几句则以自然的生机与人事的无常进行对比,表现出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与人生的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宋代士人的文化情怀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东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游览中的悠闲与对生命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胄”指的是哪一类人?
诗中作者在游东山的心境是?
“摩挲铸金像”中“摩挲”的意思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