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黄希声

《寄黄希声》

时间: 2025-05-04 02:12:09

诗句

八月寒气高,芳莲谢幽池。

时运迅不留,俛仰黄华晖。

少年不再得,而人从以嬉。

萧条旅馆秋,满耳寒螀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2:09

原文展示:

寄黄希声 利登 〔宋代〕 八月寒气高,芳莲谢幽池。时运迅不留,俛仰黄华晖。少年不再得,而人从以嬉。萧条旅馆秋,满耳寒螀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八月的寒气升腾,芬芳的莲花在幽静的池塘中凋谢。时光飞逝,不留痕迹,转眼间黄花的余晖也已消逝。青春不再重来,人们却依然嬉戏。在萧条的旅馆中感受秋天的凄凉,耳边充满了寒蝉的哀鸣。

注释:

  • 芳莲:指莲花,因其香气而得名。
  • 谢:凋谢,指莲花凋落。
  • 时运:指时间的流转。
  • 俛仰: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 黄华:指黄花,即菊花,常用来象征秋天。
  • 寒螀:指寒蝉,秋天常见的昆虫,其鸣声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哀思。该诗可能是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利登旅途中,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月寒气中的莲花凋谢和黄花的余晖消逝,表达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哀思。诗中“时运迅不留”一句,深刻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通过对旅馆秋景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和哀伤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月寒气高”:描绘了八月的寒气升腾,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2. “芳莲谢幽池”:通过莲花的凋谢,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消逝。
  3. “时运迅不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4. “俛仰黄华晖”:转眼间黄花的余晖也已消逝,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逝。
  5. “少年不再得”:表达了青春不再的哀思。
  6. “而人从以嬉”:人们却依然嬉戏,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
  7. “萧条旅馆秋”:通过对旅馆秋景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情感。
  8. “满耳寒螀啼”:寒蝉的哀鸣,象征了秋天的凄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芳莲谢幽池”中的“谢”字,赋予莲花以人的情感,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凋谢。
  • 对比:如“少年不再得,而人从以嬉”中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青春不再和人生无常的哀思。

意象分析:

  • 芳莲: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黄华:象征秋天和时光的流逝。
  • 寒螀:象征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莲谢幽池”中的“谢”字是什么意思? A. 感谢 B. 凋谢 C. 离开
  2. 诗中“时运迅不留”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无情 B. 人生的短暂 C. 两者都是
  3. 诗中“满耳寒螀啼”中的“寒螀”指的是什么? A. 寒蝉 B. 寒风 C. 寒霜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其中也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利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十绝句 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 梅花十绝句 其三 雪中四诗 元日寄成父四首 寄公择兼问讯季益二首 早晴闻啼鸟作 寄子畅文显兼问佥判丈起居 读子进浙行诗轴中有二诗见寄次韵报之 晚秋郊居八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置顿 良禽择木 齿字旁的字 包含赃的词语有哪些 生手生脚 朴斲之材 兴云布雨 漏泄春光 包含镜的成语 不知死所 人字头的字 金字旁的字 里夫 入乡随俗 天相吉人 豕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