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0:21
忧辱都非言行招,孤忠自莫胜群嚣。
已甘逆旅长糊口,无复有言能副腰。
一士岂无关国论,九重亦合采民谣。
莫教流落江湖上,笑酌天浆独举瓢。
全诗翻译:
忧愁和耻辱并不是我所做的事情所引发的,但我这孤独的忠诚却无法胜过世间的喧嚣。我已经甘愿在逆境中长久生活,再也没有话语可以支撑我的生活。一个士人难道就没有与国家相关的言论吗?即使在朝廷之中,也应该采纳民间的歌谣。不要让我流落在江湖之上,独自一人品尝天上的酒,举着瓢。
作者介绍:
赵希逢,字子穆,号乐天,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府。他的诗风刚毅,常常表现出对时政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希逢遭遇困境之时,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在喧嚣的世俗中保持内心忠诚的理想。
赵希逢的《和谢仵判院惠米》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个士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诗中“忧辱都非言行招”,开头就强调了个人的忠诚与世俗的纷扰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作者虽然身处逆境,甘愿在“逆旅长糊口”,但并不因此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诗中,他提到“九重亦合采民谣”,表达了对朝廷的期待,期望能倾听民声,关心民生,这不仅是对国家的关怀,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几句“莫教流落江湖上,笑酌天浆独举瓢”,更是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与不甘。他不希望自己成为江湖游者,而是希望能在正当的地方,参与到国家建设中,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对忠诚的坚持与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忠诚的坚守与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孤忠”指的是:
A. 个人的忠诚
B. 对他人的依赖
C. 对家人的感情
D. 对自然的向往
“九重”在诗中代表的是哪个地方?
A. 乡村
B. 皇宫
C. 江湖
D. 学堂
诗人希望自己不流落到哪里?
A. 高山
B. 江湖
C. 城市
D. 乡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