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里

《九里》

时间: 2025-05-02 07:54:42

诗句

岩穴玲珑几度秋,簪峰高插耸鳌头。

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比丘。

石罅日闻甘露滴,山间时见庆云浮。

灵岩特为南乡设,从此生贤继不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4:42

原文展示:

九里
李熙载 〔宋代〕

岩穴玲珑几度秋,
簪峰高插耸鳌头。
化人旧有阿罗汉,
喜客今逢老比丘。
石罅日闻甘露滴,
山间时见庆云浮。
灵岩特为南乡设,
从此生贤继不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玲珑的岩洞里,经历了几个秋天,山峰高高耸立,就像是插在龙头上的簪子。曾经化身为人的阿罗汉,如今喜迎老比丘的到来。在石缝中,日常可以听见甘露滴落的声音,山间时而可以看到庆云在高空中飘浮。灵岩特地为南方的乡镇设立,此后贤人不断涌现,生生不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玲珑:形状精巧、细致。
  • 簪峰:形容山峰高耸,如同插在发髻上的簪子。
  • 阿罗汉:佛教中指已经达到解脱境界的圣者。
  • 比丘:出家修行的僧人。
  • 甘露:指清甜的露水,象征着滋养。
  • 庆云:象征吉祥的云彩。
  • 灵岩:灵秀的山岩,常用于道教或佛教场所的描述。
  • 生贤继不休:形容有才德之人不断涌现。

典故解析:

  • 阿罗汉比丘:佛教中重要的修行人称谓,代表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 灵岩:在佛教文化中,灵岩常被视为修行的圣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熙载,字德明,号惟庵,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李熙载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

创作背景:
《九里》是在李熙载游历某座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修行者的敬仰。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里》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修行意境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首句“岩穴玲珑几度秋”通过对岩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幽静的氛围,仿佛带领读者走入山中,感受岁月的流转。接下来的“簪峰高插耸鳌头”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高耸的山峰与簪子相提并论,生动展现出山的巍峨与壮丽。

诗中提到的“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比丘”,不仅描绘了历史的传承,还点出了修行者的智慧与境界。李熙载通过对比,表现出对修行者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在后几句中,诗人通过“石罅日闻甘露滴,山间时见庆云浮”,将自然景观与修行的宁静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最后一句“灵岩特为南乡设,从此生贤继不休”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贤人的期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熙载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穴玲珑几度秋”:描绘山中的岩洞精致玲珑,经历了多个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2. “簪峰高插耸鳌头”:用“簪”比喻高耸的山峰,形象生动,展示自然的雄伟。
  3. “化人旧有阿罗汉”:提到佛教中的阿罗汉,表明历史的延续。
  4. “喜客今逢老比丘”:今时遇见老和尚,体现出对修行者的敬仰。
  5. “石罅日闻甘露滴”:描述山间的清新环境,甘露象征着滋养与宁静。
  6. “山间时见庆云浮”:庆云象征着吉祥,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愿景。
  7. “灵岩特为南乡设”:灵岩作为修行地,寓意着对智慧与贤人的向往。
  8. “从此生贤继不休”:期望贤人不断涌现,寓意着未来的光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簪峰”比喻山峰的高耸,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阿罗汉”与“老比丘”。
  • 意象:通过“甘露”、“庆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吉祥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修行者的尊敬,以及对贤人未来不断涌现的期望,体现了李熙载对生命和智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穴:象征着静谧与深邃。
  • 阿罗汉:代表着智慧与解脱。
  • 甘露:象征着滋养与生命的源泉。
  • 庆云: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 灵岩:代表着修行与灵性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是指什么? A. 普通人
    B. 已经解脱的圣者
    C. 武士
    D. 商人

  2. “簪峰高插”中的“簪”用来比喻什么?
    A. 笔
    B. 山峰
    C. 花
    D. 鱼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人生的思考
    D. 对修行者的尊敬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杜甫《望岳》:表达对山的崇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山的雄伟,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李熙载则注重对修行者的敬仰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熙载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先照寺 得请宣城府 游摄山栖霞寺 先照寺 题溪口广慈寺 题石桥 送馀姚知县陈最寺丞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累日前伏蒙袖书临访并小文编及明堂图披玩寻 国清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名不虚立 外僚 三点水的字 憎命 骨字旁的字 包含旱的词语有哪些 病僧劝患僧 风字旁的字 活化 挑踢 胡吹海摔 玉字旁的字 利尽交疏 闲花埜草 包含曾的成语 抟垸 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