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4:42
九里
李熙载 〔宋代〕
岩穴玲珑几度秋,
簪峰高插耸鳌头。
化人旧有阿罗汉,
喜客今逢老比丘。
石罅日闻甘露滴,
山间时见庆云浮。
灵岩特为南乡设,
从此生贤继不休。
全诗翻译:
在玲珑的岩洞里,经历了几个秋天,山峰高高耸立,就像是插在龙头上的簪子。曾经化身为人的阿罗汉,如今喜迎老比丘的到来。在石缝中,日常可以听见甘露滴落的声音,山间时而可以看到庆云在高空中飘浮。灵岩特地为南方的乡镇设立,此后贤人不断涌现,生生不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熙载,字德明,号惟庵,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李熙载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
创作背景:
《九里》是在李熙载游历某座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修行者的敬仰。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九里》是一首描绘山水与修行意境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首句“岩穴玲珑几度秋”通过对岩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精致而幽静的氛围,仿佛带领读者走入山中,感受岁月的流转。接下来的“簪峰高插耸鳌头”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高耸的山峰与簪子相提并论,生动展现出山的巍峨与壮丽。
诗中提到的“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比丘”,不仅描绘了历史的传承,还点出了修行者的智慧与境界。李熙载通过对比,表现出对修行者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在后几句中,诗人通过“石罅日闻甘露滴,山间时见庆云浮”,将自然景观与修行的宁静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最后一句“灵岩特为南乡设,从此生贤继不休”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贤人的期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熙载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修行者的尊敬,以及对贤人未来不断涌现的期望,体现了李熙载对生命和智慧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是指什么?
A. 普通人
B. 已经解脱的圣者
C. 武士
D. 商人
“簪峰高插”中的“簪”用来比喻什么?
A. 笔
B. 山峰
C. 花
D. 鱼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追忆
C. 对人生的思考
D. 对修行者的尊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