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5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56:36
江南忆,最忆是孤山。
几树红梅和月澹,
数丛翠竹入云閒。
暮色水光寒。
在江南的回忆中,最让人怀念的便是孤山。那里有几棵红梅在月光下显得朦胧,几丛翠竹在云间悠然自得。暮色中,水面与天光交汇,显得寒冷而清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孤山和梅花、竹子等自然景象,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密切相关,象征着文人雅士所追求的隐逸生活。
作者介绍: 许禧身(约1624—约1710),清代诗人,善于描写山水风光和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某个时刻回忆起自己在江南的生活,表达对孤山风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忆江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区的深厚情感。开头的“江南忆,最忆是孤山”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对孤山的特殊情感。随后的描写,通过“几树红梅”和“数丛翠竹”两种意象,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而又宁静的自然景象。红梅象征着坚韧和美丽,而翠竹则传达出一种清新高洁的气质。
“和月澹”与“入云閒”结合在一起,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月光洒在红梅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幽静之美;竹子在云雾之间,仿佛在与天地共融,增添了诗的神秘感。最后一句“暮色水光寒”则将整个画面带入了黄昏的氛围,给人以清冷之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孤独和思念。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
逐句解析:
“江南忆,最忆是孤山。”
“几树红梅和月澹,”
“数丛翠竹入云閒。”
“暮色水光寒。”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江南自然的眷恋,以及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切感受,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山”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江南
B. 北方
C. 西南
“几树红梅和月澹”中“月澹”形容的是?
A. 月光明亮
B. 月光柔和
C. 月光消失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忧伤
C. 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