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51
原文展示:
欹枕听残雨,开门看东风。
春光无寻处,天地绿气中。
初旭散平野,快酒泻怒洪。
关关枝上禽,舒舒苇间虫。
东郊欢且谣,秉耒开岁功。
缅思陶唐化,坐致黎民雍。
斯时谅奚如,殆与新春同。
愚生后千载,不并稷契逢。
唯应杯中物,上与邃古通。
取酒且竟醉,山花舒早红。
白话文翻译:
我倚着枕头倾听窗外的残雨,打开门看到东风拂面。春光无处寻觅,天地间满是绿色的气息。初升的阳光洒向广袤的田野,畅快的酒如洪水般倾泻而出。树枝上鸟儿鸣叫,芦苇间虫儿在舒展。东郊的欢声笑语中,手握农具开创新的丰收。回忆起陶唐时代的美好,坐在这里感受黎民的安乐。此时此刻又何必去计较,似乎与新春时节没有区别。愚笨的我在千年后也不能与稷契相逢。唯有杯中之物,能让我与古人心灵相通。取酒来痛痛快快地醉一场,山花已经在早春绽放。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和人文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晚晴》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和人们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雨的余韵、东风的温暖,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开篇的“欹枕听残雨”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随之而来的“开门看东风”则传达出对春天的期待和深入自然的渴望。
接下来的“春光无寻处,天地绿气中”描绘了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气息的渲染,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春日画面。尤其是“初旭散平野,快酒泻怒洪”,不仅表现了春日的明亮,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畅快,透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思考,“缅思陶唐化”中流露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而“唯应杯中物,上与邃古通”则展示了诗人对酒的寄情,酒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诗人在酒中寻找共鸣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思索,以及对历史的怀念,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欹枕听残雨,开门看东风。
倚靠在枕头上聆听窗外的雨声,打开门看见春天的东风。
春光无寻处,天地绿气中。
春天的光景无处可寻,只有天地间弥漫着绿色的气息。
初旭散平野,快酒泻怒洪。
清晨的阳光洒遍平原,畅快的酒如洪水般倾泻而出。
关关枝上禽,舒舒苇间虫。
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鸣叫,虫儿在芦苇间悠然舒展。
东郊欢且谣,秉耒开岁功。
东郊传来欢快的歌声,农民手握农具开始春耕的工作。
缅思陶唐化,坐致黎民雍。
回忆起陶唐时代的美好,坐在这里感受百姓的安乐。
斯时谅奚如,殆与新春同。
此时此刻又有什么可计较的,似乎与新春时节没有区别。
愚生后千载,不并稷契逢。
我愚笨的生于千年后,却无法与稷契相逢。
唯应杯中物,上与邃古通。
唯有杯中之物,能让我与古人心灵相通。
取酒且竟醉,山花舒早红。
倒满酒来痛痛快快地醉一场,山花已经在早春绽放。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渴望与历史对话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通过描绘春日的美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晚晴》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黎廷瑞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秉耒”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书本
C) 酒杯
D) 田地
“快酒泻怒洪”中的“怒洪”意指?
A) 怒火
B) 洪水
C) 酒的畅快
D) 暴风雨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