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3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33:36
蟋蟀
——齐己〔唐代〕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
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蟋蟀的鸣叫声,与蟪蛄的声音不同,听起来更为清晰。竹院里没有风吹过,月光洒在莎草的庭院中。虽然这声音不会影响弹奏瑟乐,但它却能很好地陪伴着诵经的人。谁在这秋天的夜晚,为了你而忘却了形体呢?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希声,号清江,晚号隐居,主要生活在长安。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受到后世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在那个时代,诗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及哲理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蟋蟀鸣叫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深邃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引导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微妙变化。蟋蟀与蟪蛄的声音对比,不仅表达了音色的区别,更是象征了不同的生命状态和情感表达。无风的竹院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清幽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人在这里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过自然的声音与景象,反思自我存在的意义。在诵经这一行为中,诗人似乎试图寻求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呼唤出一种忘我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在宁静的夜晚,细腻的声音能够引发人的内心思考与哲理反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蟋蟀的声音与哪种昆虫的声音形成对比?
诗中提到的“无风来竹院”表明了什么?
诗中“为尔欲忘形”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齐己《蟋蟀》的全面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