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17:23
宿铁关西馆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铁关西馆的情景。马匹在泥泞中奔跑,早晨奔腾的蹄声如潮水般汹涌。雪天中行走在边境的尽头,夜晚则是在火边安歇,仿佛在宿营的天边。边塞遥远,心中常常充满怯懦,故乡又是如此遥远,梦中也常常迷失方向。谁能想到,故乡的明月,也会照耀到铁关西的地方。
本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边塞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铁关西是边塞的一个地名,常被用来象征遥远和艰苦。诗中提到的“故园月”则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情感真挚,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被派往边塞任职期间,身处异乡,孤独和思乡之情交织,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对故乡的眷恋。
岑参的《宿铁关西馆》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通过描绘马匹奔跑的画面,生动传达了边塞的艰苦和士兵的辛劳,令人感受到那种壮阔的场景与繁忙的生活。接着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则将读者带入了冬日的严寒,让人感受到边疆的孤寂与寒冷。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内心的独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迷惘:“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这里,诗人用“心常怯”和“梦亦迷”来表达内心的无奈和痛苦,使得整首诗情感愈加深刻。
最后一句“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则以明月象征着故乡的牵挂,令人感到一丝温暖和希望。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边塞生活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展示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边塞生活的苦闷,同时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真挚。
诗词测试:
诗中的“马汗”指的是什么?
A. 马匹的奔跑
B. 马匹的饮水
C. 马匹的休息
答案:A
诗人提到的“故园月”象征着什么?
A. 家乡的风景
B. 对故乡的思念
C. 边塞的月亮
答案:B
“塞迥心常怯”中“怯”的意思是?
A. 恐惧
B. 高兴
C. 忧愁
答案:A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岑参的《宿铁关西馆》,感受到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