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52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天山的雪云总是不开,千峰万岭上积雪层层叠叠。
北风在夜里卷过赤亭口,经过一夜,天山的雪更加厚重。
汉月能照亮银色的山峰,胡风又从铁关吹来。
交河城边鸟儿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阴霭寒气凝聚万里,阑干边悬崖上千丈冰冷。
将军的狐裘无法御寒,都护的宝刀快要冻断。
正是天山雪下的时候,送君骑马归京城。
在雪中我该如何赠别你,唯有那青青的松树枝。
作者介绍:岑参,字与之,号子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出生于今山西省。岑参的诗风豪放,尤其擅长描绘边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士兵的豪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岑参任职于边疆期间,正值冬季,天山雪景壮丽而寒冷,诗人借送别友人的机会,描绘了严寒的雪景,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关怀。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是一首以北国雪景为背景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天山的雪景美丽而又严酷,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祝福。开篇即以“天山雪云常不开”引入,营造出一种冷峻而空旷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雪的厚重、寒风的凶猛,展现出严冬的无情,尤其是北风卷过赤亭口,寒冷的景象让人倍感凛冽。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的描写,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士兵的困境,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的深度。最后,诗人以“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收尾,虽无金银之物相赠,但寄托的情谊却是最真挚的,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形成了一个既美丽又凄凉的画面,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山脉的雪景?
诗中提到的“狐裘”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