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6:35
世事纷纷乱似丝,放教公道总堪诗。
三年仁政从头去,百里人心是己知。
脉络相关真为国,毫厘不便甚捐肌。
残生何幸身亲见,也拟公堂举寿卮。
世事纷繁复杂如丝线,公道所在必能成为诗歌的题材。
三年仁政的施行将要重新开始,百里之内的民心都是我所了解的。
国家大事与我息息相关,任何细微之处都不能轻易放弃。
活到老,能亲眼见证真是幸运,打算在公堂上举杯祝寿。
作者介绍: 陈著,字仲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政治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对仁政的期盼和对民心的关注,体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这首诗以“世事纷纷乱似丝”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动荡,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紧接着提到“仁政”的重要性,表明诗人对施政者的期许,强调公道与民心的关系。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认为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不能忽视,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最后,诗人感慨能亲自见证这一切,渴望在公堂上举杯庆祝,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和积极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逻辑清晰,细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社会现象的同时,表达了对仁政的渴望与对民心的关注,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思考与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世事纷纷乱似丝”中的“丝”是比喻什么?
A. 生活琐事
B. 社会的复杂性
C. 个人烦恼
D. 自然现象
“三年仁政从头去”中的“仁政”指代什么?
A. 严厉的统治
B. 仁爱的政治
C. 经济政策
D. 军事政策
诗中提到“百里人心是己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民心的无知
B. 对民心的理解
C. 对民心的漠视
D. 对民心的嘲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著的这首诗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责任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灭亡的哀痛与个人无奈。在风格上,陈著的语言清新,注重平易近人,而杜甫则多用沉郁的辞藻,渗透着深邃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