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9:05
雁去阴山白草生,
六边风急翠华行。
玄冥天外连霜雪,
上谷年来厌甲兵。
万古风云终不减,
三吴财赋已无征。
汉家未罢轮台役,
岁晚迢迢江海情。
大雁飞离阴山,白草开始生长;
六边风急促,翠华船只在行进。
遥望天外,霜雪连绵;
上谷之地,年年厌倦战事。
风云变幻万古不息,
三吴地区的税赋已经没有了征收。
汉朝的轮台劳役尚未停止,
岁末时分,江海的情怀依旧遥远。
郑善夫,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诗风多关注国家与民生,表现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其诗歌常融入历史背景,富有哲理性。
此诗创作于岁末,正值战乱频仍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岁晚》通过描绘北国的秋冬景象,表现了岁末的沉重与无奈。前两句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雁去白草生,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而“六边风急”则引入了动荡的社会背景,让人感受到一种紧迫与不安。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视角转向战争的无情,“上谷年来厌甲兵”传达了对战乱的厌倦与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万古风云终不减”,以历史的长河为背景,表达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无常。最后两句提到“汉家未罢轮台役”,表达了对百姓辛劳的关注,尤其是在岁末之际,仍然不能解脱的苦楚,情感愈加沉重。整首诗在对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关心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传达出对未来的深思和无奈。
诗中提到的“阴山”位于哪个方向?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云南
B. 江苏、浙江
C. 山东
D. 北京
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A. 积极支持
B. 厌倦与无奈
C. 无所谓
D. 欣喜
对比郑善夫的《岁晚》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关注战争与民生的困境,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上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体现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