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0:29
摇落秋山路,烟留宝构昏。曾回翠华步,不到此虚门。可鉴丰碑壮,无知老柏尊。勒功当日事,寂寞更谁论。
在秋天的山路上,树叶纷纷飘落,烟雾弥漫在华丽的建筑上,显得黯淡无光。曾经走过翠华的步道,却未能来到这虚无的门口。可以看到那丰碑的壮丽,却不知老柏树的尊贵。铭刻着昔日的功绩,如今寂寞得无人提及。
“翠华”可能借指古代名山大川的美景,常见于文人抒怀。丰碑则象征过去的辉煌成就,表达出对历史的沉思与惋惜。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具有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弥逊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辉煌的怀念,结合个人经历,抒发人生的感慨与对岁月流逝的思考。
《天封观》通过描绘秋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深切怀念。首句“摇落秋山路”即引入了秋天的意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烟留宝构昏”则通过烟雾缭绕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幽暗的氛围,仿佛历史的辉煌已被时间所掩埋。
“曾回翠华步”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追忆,而“不到此虚门”则暗示了心灵的迷茫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却始终无法抵达。接下来的“可鉴丰碑壮”则转向对过往成就的反思,虽然丰碑历历在目,却无人知晓其背后的辛劳与努力。最后一句“勒功当日事,寂寞更谁论”强调了成就的孤独与被遗忘,表现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诗中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与自我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个人成就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沉重却又富有哲理。
诗词测试:
诗中“摇落秋山路”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丰碑”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李弥逊的《天封观》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而李弥逊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内心反思和对历史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