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八 元载

《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八 元载》

时间: 2025-05-10 09:30:33

诗句

三千两钟乳,八百斛胡椒。

不悟口中袜,犹贪掌上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0:33

原文展示:

三千两钟乳,八百斛胡椒。不悟口中袜,犹贪掌上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说的是:三千两的钟乳石,八百斛的胡椒。却不知道嘴里含着袜子,依然贪恋手掌上的腰身。

注释:

  • 三千两:指大量的意思,形容钟乳非常多。
  • 钟乳:石灰岩洞中因水滴凝结而成的石头,形状如乳,常见于溶洞中。
  • 八百斛:斛是古代容量单位,八百斛表示数量之多,形容胡椒也很多。
  • 胡椒:一种香料,古时经常用于调味。
  • 口中袜:这里“袜”字可能指的是某种不好的东西,或者暗指受限的状态。
  • 掌上腰:形容对某种事物的贪恋,手掌上指的是可以轻易触及的东西。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钟乳”和“胡椒”作为意象,反映了当时对自然之美和物质财富的追求。钟乳象征着自然的精华,而胡椒则代表了经济的繁荣和贸易的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经济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物质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贪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在这首《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八》中,刘克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开篇的“三千两钟乳”和“八百斛胡椒”,两者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更隐喻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钟乳的清幽和胡椒的辛辣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真实需求。

而“口中袜”的比喻则极具讽刺意味,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往往会迷失自我,甚至陷入某种囚笼之中,无法自拔,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自嘲。最后一句“犹贪掌上腰”更是点明了人们对手中财富的贪恋,展现了人性中的局限与矛盾。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物质的丰富,更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千两钟乳:形容钟乳的数量之多,象征自然的丰富。
    • 八百斛胡椒:形容胡椒的丰饶,暗示物质生活的丰富。
    • 不悟口中袜:比喻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无知和迷失。
    • 犹贪掌上腰:表达对已经拥有财富的贪恋和执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钟乳与胡椒的对比,反映自然与人造的关系。
    • 比喻:用“口中袜”比喻限制与困境,增强诗意。
    • 夸张:通过数量的夸张,强调财富的丰富。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揭示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内心的迷失和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钟乳:象征自然之美,代表着纯净与清雅。
  • 胡椒:象征生活的辛辣与财富,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 :象征限制与束缚,暗示人在追求过程中可能的迷失。
  • 掌上腰:象征对物质财富的贪恋,反映出人性中的贪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千两钟乳”所指的是: A. 自然的丰富 B. 财富的象征 C. 人生的哲理

  2. “口中袜”是用来比喻: A. 财富 B. 迷失与束缚 C. 自然的美

  3. 本诗主要表达了: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矛盾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八》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在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但刘克庄更突出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年谱》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学习,用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招隐诗 拟明月皎夜光诗 拟庭中有奇树诗 拟西北有高楼诗 拟东城一何高诗 拟青青陵上柏诗 拟兰若生春阳诗 拟青青河畔草诗 拟涉江采芙蓉诗 拟迢迢牵牛星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保险单 饰巾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百依百顺 褐衣蔬食 青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席地而坐 哈话 姓结尾的成语 屡见叠出 宛然如生 怙才骄物 飞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