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09:01
西江月(立春)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画阁换粘春帖,宝筝抛学银钩。
东风轻滑玉钗流。纤就燕纹莺绣。
隔帐灯花微笑,倚窗云叶低收。
双鸳刺罢底尖头。剔雪间寻豆蔻。
一幅春天的图画贴在画阁上,宝筝被抛弃在一边,银钩也不再使用。
春风轻轻拂过,像玉钗在流动。细腻的刺绣如同燕子的纹路和黄莺的绣花。
帐子外的灯光似乎在微微地笑,倚在窗边,云朵和树叶轻轻低垂。
双双鸳鸯的刺绣已经完成,仿佛在雪中寻找那豆蔻的芳香。
作者介绍:翁元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其诗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象,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立春时节,表达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这首《西江月(立春)》以立春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景象。开篇的“画阁换粘春帖”展示了春天的来临,春联的更换象征着辞旧迎新,充满了希望与期待。接着,“宝筝抛学银钩”,则表现出春天的轻松与欢快,乐器的抛弃暗示着放下繁重的学业,尽情享受春天的快乐。
“东风轻滑玉钗流”,春风如玉钗般轻盈,传达出春日的温暖与柔和。接下来的“纤就燕纹莺绣”,则通过细腻的刺绣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燕子与黄莺的意象更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诗中“隔帐灯花微笑”,描绘了柔和的灯光下,屋内温暖的氛围,显示出人们在春天的欢愉与安宁。最后两句“剔雪间寻豆蔻”则通过寻找豆蔻隐喻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同时也给予读者一种春日的清新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动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的向往,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春天带来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希望
C. 恐惧
D. 疲惫
“双鸳刺罢底尖头”中的“双鸳”指的是什么?
A. 鸳鸯
B. 燕子
C. 黄莺
D. 画阁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