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其二》

时间: 2025-05-03 22:33:04

诗句

玉纤闲捻花间集。

赤阑干对芭蕉立。

薤叶晚生凉。

竹阴移小床。

拗莲牵藕线。

藕断丝难断。

弹水没鸳鸯。

教寻波底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3:04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其二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玉纤闲捻花间集。
赤阑干对芭蕉立。
薤叶晚生凉。
竹阴移小床。
拗莲牵藕线。
藕断丝难断。
弹水没鸳鸯。
教寻波底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夏日场景,诗人用手中的玉纤细细捻动花丛,享受着在赤色栏杆前与芭蕉相对的清凉。晚上的薤叶带来一丝凉意,竹影摇曳着小床的位置。拗弯的莲花牵扯着藕丝,藕虽然断了,但丝线却难以割断。水面上,鸳鸯沉入水中,教人寻觅水底的芬芳。

注释:

  1. 玉纤:指某种细致的物品,可能是指手中的玉器或花茎,形容轻柔细腻。
  2. 赤阑干:红色的栏杆,增添了场景的色彩与美感。
  3. 薤叶:指一种植物,叶片在傍晚时分能够感受到凉意。
  4. 竹阴:竹子的阴影,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5. 拗莲:弯曲的莲花,可能是指莲花的姿态。
  6. 藕断丝难断:比喻情感或联系虽有障碍,但仍难以割舍。
  7. 弹水:水面荡漾,鸳鸯在水中游动,象征爱情的和谐美好。
  8. 波底香:水底的香气,暗示着隐藏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元龙,宋代诗人,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创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语言简练,意象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背景相对安定,文人多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二》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清新、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人以“玉纤闲捻花间集”开篇,展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结合“赤阑干对芭蕉立”,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清凉的夏日场景。特别是“薤叶晚生凉”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表现出晚上的凉意,令人心生向往。

接下来的“竹阴移小床”,透露出一种慵懒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说,生活的美好在于细致的体验与享受。诗中的“拗莲牵藕线”则隐喻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正如“藕断丝难断”所表达的,即便有些关系已经疏远,但内心的牵挂仍然难以割舍。

最后,“弹水没鸳鸯”生动描绘了鸳鸯在水中游动的画面,象征着恋爱的和谐美好,而“教寻波底香”则寓意在寻求美好和爱情的过程中,往往隐藏着更多的感动与启示。

这首词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亦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纤闲捻花间集:表现出诗人轻松自在的状态,细腻的动作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2. 赤阑干对芭蕉立:栏杆与芭蕉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3. 薤叶晚生凉:通过植物的变化,传达出夜晚的凉爽,增添了诗的氛围。
  4. 竹阴移小床:暗示了生活的惬意,竹影摇曳,给人以身心的放松。
  5. 拗莲牵藕线:象征着关系的复杂,莲与藕的关系深刻而难解。
  6. 藕断丝难断:强调了人际关系中情感的纠缠。
  7. 弹水没鸳鸯:鸳鸯象征爱情,表现出爱情的和谐美满。
  8. 教寻波底香:暗示在爱情中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藕断丝难断”比喻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
  • 拟人:将自然景象拟人化,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词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风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玉纤:象征细腻与优雅,体现一种轻柔的生活态度。
  2. 赤阑干:代表美丽的景致与静谧的生活环境。
  3. 薤叶:引入自然的清凉感,象征夏日的气息。
  4. 竹阴:暗示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5. 鸳鸯:象征爱情的和谐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玉纤闲捻花间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描述了诗人紧张的状态
    B. 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C. 代表着对生活的无所谓
    D. 描绘了冬天的情景

  2. “藕断丝难断”中的“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比喻人际关系
    C. 代表生活的繁琐
    D. 以上全部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与爱情
    B. 诗人的孤独
    C. 社会的动荡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陵王》

诗词对比:

对比翁元龙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虽然都描绘了自然与情感,但翁元龙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感受,而李清照则在抒情上更为直接和激烈。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示了宋代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翁元龙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桃源·角声吹断陇梅枝 虞美人·玉钩弯柱调鹦鹉 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 醉花间·林雀归栖撩乱语 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 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 应天长·石城山下桃花绽 应天长·当时心事偷相许 忆秦娥·风淅淅 忆江南·云岁迎春楼上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臧穀亡羊 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外卖 寿开头的成语 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内第 靑字旁的字 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字旁的字 浑俗和光 求神问卜 皿字底的字 富可敌国 信口雌黄 隶字旁的字 明笋 泅戏 宸音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