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07
春郊
王邦畿 〔明代〕
闭门日以久,出郭尚鸣莺。
为爱清溪色,春风绿草生。
云低沧海树,潮上夕阳城。
何处山中叟,独闻伐木声。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郊外景色。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今天终于走出城郭,听到黄莺的鸣叫。因为喜爱清澈的溪水颜色,春风吹拂,绿草茵茵。云层低垂,遮住了沧海的树木,潮水冲击着夕阳余晖中的城市。远处的山中,不知哪里传来独自的伐木声。
作者介绍:王邦畿(约1560-1620),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善于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郊外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雅士常以隐居田园为乐,逃避官场的纷扰。
《春郊》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的开头“闭门日以久,出郭尚鸣莺”,展示了诗人长时间的隐居生活,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才走出城外,感受到自然的召唤。这里的“鸣莺”不仅是对春天的描绘,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为爱清溪色,春风绿草生”,诗人表达了对清澈溪水和绿草的喜爱,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色彩与气息。
在“云低沧海树,潮上夕阳城”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的交融,低垂的云和潮水的上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美感。最后一句“何处山中叟,独闻伐木声”引入了一种孤寂的意境,山中的伐木声似乎在提醒人们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流畅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春景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生态意识,提醒人们珍惜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诗词测试:
诗人王邦畿生活在哪个朝代?
诗中提到的“鸣莺”象征什么?
“云低沧海树”中“云低”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邦畿的《春郊》与孟浩然的《春晓》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王邦畿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细腻与人类的孤独,而孟浩然则更关注春天的生机与人际关系的温暖。前者在意象上更具层次感,后者则更具直观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