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5:56
寒食
王邦畿 〔明代〕
出门春已半,荒草绿平原。
细雨石桥路,东风寒食村。
远烟浓树色,流水澹苔痕。
谁识当年恨,飘零杜宇魂。
出门时春天已经过了一半,荒凉的草地变得碧绿无边。
细雨飘洒在石桥的路上,东风吹拂着寒食节的村庄。
远处烟雾缭绕,树木的颜色显得更加浓郁,
溪水缓缓流淌,水面上浮着淡淡的苔藓痕迹。
谁能理解我当年的那份悲恨,
只剩下飘零的杜鹃在诉说我的灵魂。
作者介绍:王邦畿,明代诗人,因其诗作清新流畅、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反映了人们对逝去亲友的怀念。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体现了王邦畿对时光流逝与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
王邦畿的《寒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个人的思乡情绪与对过往的感慨。全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开篇“出门春已半”,即以时间的流逝引入,给人以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荒草绿平原”则通过对比,突显出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孤寂。
细雨、东风等意象的运用,使得诗境愈发清幽,情感也愈加细腻。尤其是“细雨石桥路”,写出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提到“谁识当年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与无奈,似乎是在追忆一段已经逝去的爱情或友情。而“飘零杜宇魂”则以杜鹃鸟的哀鸣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与无尽的忧伤。
整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描写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心灵的孤寂。王邦畿在细腻的笔触中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情感氛围,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春日的画卷,更是一首关于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食”指什么节日?
诗中提到的“杜宇”象征着什么?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