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1:21
陆游的《露坐》
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
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在岸边戴着帽子,坐在窗边不愿离去,
再拿着拐杖走到庭院前。
清秋将至,露水沾湿了草叶,
皎洁的月亮尚未升起,星星布满天空。
过埭的船只争相赶往早市,
赶车的人已彻夜未眠。
齐国的百姓如此辛苦地劳作,
而我们坐享官仓的粮食,总是心存警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生于绍兴,卒于临安。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创作了大量诗词,以爱国主义情怀和忧国忧民的主题著称。
创作背景: 《露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凋敝。陆游在诗中通过描绘秋晨的宁静与百姓的辛劳,表现出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关注。
《露坐》以清晨的自然景色作为开篇,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身边世界的细腻观察。首句“岸帻临窗意未便”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留恋和不舍,显示了一种内心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诗的后续描写中愈发明显,尤其是对清秋的描绘,露水沾草,星空皎洁,既有自然的美好,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随着情景的推进,诗人把视角转向了社会的另一面:过埭船争明旦市,蹋车人废彻宵眠,描绘了人们为了生计而辛劳的景象。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无奈。最后两句“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则是对官僚体制的微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敏感与焦虑。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陆游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与劳动人民的辛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岸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帽子
C. 一种船
“齐民一饱勤如许”中“勤”指的是什么?
A. 休息
B. 努力劳动
C. 学习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露坐》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关注,但陆游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家国情怀与社会的苦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