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4:41
山行
作者: 陆游 〔宋代〕
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
白云映空碧,突起若积雪。
我行溪山间,灵府为澄澈。
崚嶒崖角立,蟠屈路九折。
黄杨与冬青,郁郁自成列。
其根贯石罅,横逸相纠结。
上扪鵰鹘巢,下历豺虎穴。
流泉不可见,锵然响环玦。
出山日已暮,林火远明灭。
小息得樵家,题诗记幽绝。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行走其中的感受。山光如画,令人垂涎,溪水清澈,可以饮用。白云映衬着湛蓝的天空,山峰突起,像是积雪覆盖。我在溪边山中行走,心灵也变得清澈。崇峭的山崖耸立,蜿蜒的道路曲折。黄杨和冬青树郁郁葱葱,形成了美丽的风景。树根穿过石缝,交错在一起。上面是鹰鹘的巢穴,下面是豺狼的巢穴。流动的泉水看不见,却发出清脆的响声。出山时天色已暗,远处的林火闪烁不定。小憩在樵夫的家中,题写诗句以纪念这幽静的地方。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作品多涉及政治、历史和自然,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通过山行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山行》是陆游描绘自然景色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切感受和独特领悟。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将山光、溪水、白云等自然景色融入其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在山中行走,心灵与自然相融合,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的开头通过“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直接引入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而愉悦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白云映空碧,突起若积雪”的比喻,描绘出山峰的巍峨与云空的辽阔,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在描写行走的过程中,诗人选择了“灵府为澄澈”,表明了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的清净与宁静。此时,诗人似乎已然忘却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后面的“崚嶒崖角立,蟠屈路九折”则展现了山路的险峻与蜿蜒,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
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小息得樵家,题诗记幽绝”总结了他的行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白云映空碧”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通过“灵府为澄澈”表达了心灵的清净,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白云映衬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人通过“小息得樵家”来表达他对__的向往。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灵府为澄澈”是指诗人的内心状态(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山行》与杜甫的《登高》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而后者则更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