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4:04
杜甫的《三绝句》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
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
客至从嗔不出迎。
在钓鱼的石崖上,楸树散发着香气,刚刚剪下的花蕊还未飞散。与其在醉酒中任风吹散,不如忍受清醒时细雨打落的稀疏。
门外的鸬鹚不再回来,沙滩上忽然感到彼此的猜疑。从今以后,我便懂得人心的变化,一天中要来一百次。
无数的春笋在林中生长,柴门紧闭阻断了行人。等到下次再来时,看到竹子长成样子,客人来时我却不愿意出来迎接。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多表现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三绝句》创作于杜甫晚年,诗中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在动荡的时代,杜甫对人性和人生的理解愈加深刻,体现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这首《三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现出杜甫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楸树的香气与钓矶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杜甫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挣扎,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接着,鸬鹚的离去和眼神的猜疑,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令人叹服。
最后两句提到春笋和柴门,象征着生命的繁茂与个人的孤独。杜甫以“会须上番看成竹”自许,表示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客人来时的冷淡迎接则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世事变迁后的心态,既有对人情的失望,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替中,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情的思考,极具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
填空题: 在诗的开头,楸树的香气弥漫在__旁。
判断题: 诗人对客人的态度是热情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