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2:15
莺啭上林春软。
蝉噪隋堤秋晚。
一样系兴亡。
碧丝长。
夜雨盈盈千颗。
点点清波滴破。
不但翠眉嚬。
泪珠匀。
黄莺在春天的上林中欢唱,声声悦耳。
蝉鸣在隋堤的秋晚,声声悠扬。
无论是春秋交替,兴亡更替,都是一样的情感。
那碧绿的丝线仿佛无尽延长。
夜雨细密如珠,滴落成千上万颗。
点点清波被雨滴打破,荡漾开来。
不仅是那翠眉微微皱起,
泪珠也悄然滑落,匀称而下。
“上林”指的是汉代的上林苑,是皇家园林,象征繁华与美好;“隋堤”指的是隋代的堤岸,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沧桑;诗中提到的兴亡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普遍感慨,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生于湖南,精通儒、道、释三家,著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他的诗风清丽典雅,兼具哲理思考。
《昭君怨 咏柳》写于明代末期,国家动荡,民众苦难,诗人借柳抒发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寄托,表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秋时节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头的“莺啭上林春软”以春天的生机勃勃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而“蝉噪隋堤秋晚”则转向秋天,象征着时光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在这两种季节之间,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一样系兴亡”,无论是春的繁华还是秋的萧瑟,都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诗中“碧丝长”以柳作象,形象地展现了柳树的柔美与生命的延续,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接着的“夜雨盈盈千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孤寂夜晚中的感伤与思索。最后一句“不但翠眉嚬,泪珠匀”更是将内心的忧愁与外在的景象结合,深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现出王夫之的诗歌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春秋的景象描绘和对兴亡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莺啭”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兴亡”指的是什么?
“碧丝长”中的“碧丝”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