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7:32
奉报早离火院。
弃了一家攀恋。
自在水云前。
乐安然。
便结长生煅炼。
得做上仙亲眷。
搜出碧潭玄。
月团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早早离开尘世的向往,抛弃了世俗的情感纠葛,心境如同水云般自在安然。希望通过修炼来达到长生,最终能够成为仙人,享受与亲友团圆的美好时光。
本诗中提到的“上仙”与道教文化有关,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碧潭”与“月团圆”也隐含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代表着纯净与圆满。
王哲,元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自然闲适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昭君怨》创作于王哲对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纷扰生活的反思中,诗人在此时选择抛弃世俗纷争,希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长生的理想。
整首《昭君怨》表面上看似表达一种离开尘世、追求长生的愿望,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诗中的“火院”不仅象征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是对人间苦难的隐喻。王哲通过“自在水云前”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理想的向往,渴望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长生、炼丹、仙人等意象贯穿全诗,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影子,反映出诗人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在最后一句“月团圆”中,诗人将人间的团圆与仙界的宁静相结合,寓意着一种人欲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显示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逃避心态与对长生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火院”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由自在
B. 世俗生活的纷扰
C. 自然的宁静
D. 亲情的温暖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月团圆”表达了对 __ 的向往。
判断题:王哲的诗歌风格主要是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
(对/错)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宁静与团圆的渴望,但王哲更侧重于道教的长生理想与超脱,而李白则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出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故乡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