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5:28
久雨妨于农收,因访子上有叹
君能过我意殊倾,我每看君脚便轻。
若为泥涂断还往,端令老病底心情。
未霜杨柳秋犹碧,既雨芙蓉晚更明。
旱岁嫌晴不嫌熟,今年教熟不教晴。
在久雨的影响下,农作物的收成受到妨碍,因而我去探访你,心中感到惆怅。
你能否理解我的苦楚,我每次看见你,心情便轻松一些。
若是因为泥泞而无法前往,那就让我再等一等,心情也依旧会因年老和生病而感到沉重。
未到霜降时节的杨柳,秋天依然是碧绿的;经过雨水洗礼的芙蓉,在晚霞下愈发明亮。
在干旱的年份里,我怨恨晴天却不怨恨丰收,今年却是熟了的粮食也不教人欢喜。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豪放、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民生活,展现出他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
《久雨妨于农收,因访子上有叹》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农耕文明盛行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久雨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表达了对农民辛劳的同情以及对自然气候的无奈与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情感真挚,充满人文关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影响农作物的深切关注。开篇便以“久雨妨于农收”引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农民面临的困境。同时,诗人用“君能过我意殊倾”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理解的期待与渴望,显示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与深厚。
接下来,诗人通过“未霜杨柳秋犹碧,既雨芙蓉晚更明”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美丽与生机,尽管雨水给农收带来了困扰,但自然依旧存在着美好的一面。最后两句“旱岁嫌晴不嫌熟,今年教熟不教晴”以反讽的方式总结了全诗,反映出自然界的无常和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彷徨,也流露出对丰收的复杂情感。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比体现在“旱岁嫌晴不嫌熟”中,表现出对自然和丰收的复杂情感。拟人则通过“芙蓉晚更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揭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的关怀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生活的苦乐与人情冷暖。
诗中提到的“久雨”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A. 促进生长
B. 妨碍收成
C. 增加产量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疏远
B. 亲密
C. 冷淡
“旱岁嫌晴不嫌熟”中的“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厌烦
C. 无所谓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与人生哲理。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美感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