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1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12:28
越调 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孤山雪夜淡妆人在罗浮,
黄昏月上西湖,翠袖翩翩起舞。
倚阑索句,雪中树老山孤。
湖上送别红蕉隐隐窗纱,
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
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重游感旧迷香小洞维舟,
题红老叶沉沟,濯锦寒花对酒。
六桥依旧,游人两鬓经秋。
晚步吟诗人老天涯,
闭门春在谁家?
破帽深衣瘦马。
晚来堪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西湖灯寒夜雪孤篷,
山空晓雾疏钟,花暖春风瘦筇。
六桥香梦,景题留与吟翁。
在孤山的雪夜,淡淡的妆容映衬着罗浮山,
黄昏时分,月光洒在西湖,翠袖轻盈地舞动。
倚着栏杆写诗,雪中树木苍老,山色孤寂。
湖面上送别,红蕉隐约透过窗纱,
朱帘映照着小小的人家,绿柳匆匆走马而过。
断桥西下,湖面烟雨愁煞花朵。
重游旧地,迷恋着香气,小洞维舟,
在红叶沉淀的沟边题写,洗净锦绣的寒花对饮。
六座桥依然,游人已在秋风中显得两鬓斑白。
傍晚漫步吟诗,老者游子天涯,
闭门春天在何处?
破帽深衣,骑着瘦马。
傍晚时分恰如一幅画,小桥风雪梅花。
忆起西湖寒夜灯下的孤篷,
山空荡漾,晓雾疏钟,花在春风中温暖着瘦筇。
六桥的香梦,留下景色给吟诗的翁。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夜,环境的萧瑟与孤独,激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雪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越调·天净沙_孤山雪夜淡》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一个雪夜的西湖景色。整首诗以孤山为背景,描绘了黄昏时分月光洒落在湖面上的美妙场景,月色与雪景交融,形成了一幅优雅的画面。诗中“倚阑索句”揭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又通过细致的描写传达给读者。
诗中多次提到“六桥”,这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寄托。随着时间的流逝,游人虽然在桥上来来往往,但岁月的痕迹总是无法逃避,诗人通过“游人两鬓经秋”来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透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最后的“晚来堪画”更是将诗意引向新的高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怀旧展开,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桥”象征什么?
A.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B. 自然风光
C. 历史遗迹
答案:A
填空题:在孤山的雪夜,诗人描绘了( ),暗示了生活的孤独感。
判断题:诗中“倚阑索句”意在表达诗人与自然的隔阂。(对/错)
推荐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