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29
不但行吟又卧披,掩编因有感于斯。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睹龙鸾夭矫姿。
损挹嫌人称大好,琢磨容我指微疵。
自惭学识非匡鼎,安敢陪君共说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黄源岭客舍的感受。他不仅在吟唱,还在这里静卧,因有感而作。诗中提到蛙和蚓的叫声,仿佛在竞相鸣叫,而自己像是看到龙和鸾那样优雅的姿态。对比之下,自己的才学显得渺小,尤其是当人们称赞他时,心中不免感到羞愧。诗人感到自己的学识远不足以与他人共论诗歌,因而不敢与君子一起分享诗作。
刘克庄,字梦阮,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雅,情感细腻。
此诗创作于丁酉年九月,正值秋季,诗人在黄源岭的客舍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自身学识的渺小,借此抒发对诗歌和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内容上则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学识的自省和对自然的敬仰。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黄源岭的情景,既有行吟的动作,又有卧披的静谧,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展现出诗人放松的心情。接着通过蛙和蚓的鸣叫,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而自己却感到像龙和鸾那样的姿态遥不可及。诗人用“损挹”二字表达了对外界称赞的谦逊与内心的自惭,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敬畏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最后,诗人认为自己没有资格与人分享诗作,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反映出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整首诗主题在于自省与谦逊,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诗歌和学识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不足的认知。
诗中提到的两种动物是什么?
诗人对自身学识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龙鸾象征什么?
可以对比刘克庄与王维的山水诗,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刘克庄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自省与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