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时间: 2025-05-01 17:02:58

诗句

门前客已去矣,屋里人安在哉。

寒雀张罗可得,春燕衔泥不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2:58

原文展示: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门前客已去矣,
屋里人安在哉。
寒雀张罗可得,
春燕衔泥不来。

白话文翻译:

门前的客人已经离去,
屋里的人到底在哪里呢?
寒雀在四处觅食,
春燕却不再衔泥归来。

注释:

  • 已去矣:已经离开了。
  • 安在:安在哪里,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
  • 寒雀:寒冷的雀鸟,指的是在春季尚未完全温暖时的鸟类。
  • 张罗:在这里指的是四处寻找、觅食的活动。
  • 春燕:春天回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衔泥:燕子衔泥筑巢的动作。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燕”是春天的象征,燕子回归代表着春季的到来,寓意着生机与希望。燕子衔泥筑巢的形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表达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世安,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其作品多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风格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春夜,诗人借助春天的意象,表达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夜晚让人回忆往昔,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主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宁静氛围,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思考着已离去的客人与屋内的空旷。诗的开头“门前客已去矣”具有人情味,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随着“屋里人安在哉”的疑问,诗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仿佛在询问自己和周围的关系。

接着,诗人通过“寒雀张罗可得”与“春燕衔泥不来”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静谧。寒雀的觅食与春燕的缺席形成鲜明对照,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门前客已去矣:说明客人已经离去,暗示着离别的孤独。
    • 屋里人安在哉:对身边人的思考和寻找,突显孤独感。
    • 寒雀张罗可得:描绘寒雀在春夜中寻找食物的情景。
    • 春燕衔泥不来:燕子未归,象征着春天的缺失和希望的遥远。
  • 修辞手法

    • 对比:寒雀与春燕形成对比,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空虚。
    • 拟人:寒雀与春燕的动作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带有浓郁的孤独感与思索。

意象分析:

  • 寒雀:象征着冬天的余寒,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 春燕: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代表着归属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燕”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到来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收获
  2.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 A. 欢快
    • B. 伤感
    • C. 激昂
  3. “屋里人安在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亲友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克庄杜甫的春夜诗作都描绘了春天的夜晚,然而刘克庄偏向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冷暖。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共同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客子光阴 潇湘神·建云斿 潇湘神·贺灵鼍 潇湘神·望湖天 喜迁莺(荼コ) 花犯(木芙蓉) 望江南 潇湘神 望江南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困而学之 卜字旁的字 拔地倚天 私窠子 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烈火轰雷 扬汤止沸 艮字旁的字 茭牧 长字旁的字 玄镜 横刀揭斧 大字旁的字 包含成的词语有哪些 稚齿 肌肉玉雪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