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笔工

《赠笔工》

时间: 2025-05-07 23:37:50

诗句

食肉既无相,良工徒苦心。

吁嗟君类我,何处觅知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7:50

原文展示: 赠笔工 赵蕃 〔宋代〕 食肉既无相,良工徒苦心。吁嗟君类我,何处觅知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吃肉已无相,优秀的工匠徒劳苦心。唉,你像我一样,何处寻找知音呢?

注释:

  • 食肉既无相:指吃肉之后,相貌不再出众或有所改变。
  • 良工徒苦心:优秀的工匠虽然用心良苦,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或成就。
  • 吁嗟:叹息声。
  • 君类我:你像我一样。
  • 觅知音:寻找理解自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感叹自己或他人虽有才华却难以找到理解和支持的人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才华难以被赏识的感慨,以及对于知音难寻的无奈。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作者或其友人遭遇了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困境,从而引发这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感慨。首句“食肉既无相”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暗示了才华或美德在现实中的不被重视。次句“良工徒苦心”则直接点出了优秀工匠(或人才)的苦心孤诣,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后两句“吁嗟君类我,何处觅知音”则是对这种境遇的深切叹息,表达了对于理解和支持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感慨相结合,传达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食肉既无相”:通过“食肉”这一日常行为,暗示了外在的变化或内在价值的流失,表达了才华或美德在现实中的不被重视。
  2. “良工徒苦心”:直接指出优秀工匠(或人才)的苦心孤诣,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
  3. “吁嗟君类我”:用叹息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境遇的共鸣,强调了作者与“君”(即对方)的相似性。
  4. “何处觅知音”: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疑问,表达了对于理解和支持的渴望,反映了知音难寻的普遍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食肉既无相”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才华或美德在现实中的不被重视。
  • 叹息:通过“吁嗟”这一叹息声,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于才华难以被赏识的感慨,以及对于知音难寻的无奈。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感慨相结合,传达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食肉:象征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或普通,暗示了才华或美德在现实中的不被重视。
  • 良工:象征有才华的人,表达了他们的苦心孤诣和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食肉既无相”暗示了什么? A. 吃肉后相貌改变 B. 才华或美德在现实中的不被重视 C. 吃肉后身体变差 答案:B

  2. 诗中的“良工徒苦心”指的是什么? A. 优秀的工匠用心良苦 B. 工匠的工作很辛苦 C. 工匠的技艺很高超 答案:A

  3. 诗中的“吁嗟君类我”表达了什么? A. 对对方的同情 B. 对对方的共鸣 C. 对对方的羡慕 答案:B

  4. 诗中的“何处觅知音”表达了什么? A. 对知音的渴望 B. 对知音的失望 C. 对知音的怀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作品,如《章泉诗集》中的《秋怀》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于才华难以被赏识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下沱张西叔牡丹号奇品以诗寄花因用韵谢 昆岳有佳人四章寿黄循斋 其三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其二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 临江仙(涪州北岩玩易有感) 浣溪沙 禅人写师真求赞 谒金门 乌夜啼·径藓痕沿碧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杓衡 黑风孽海 牵力 木字旁的字 墓俑 包含俄的词语有哪些 庇藏 韦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甘酒嗜音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先计后战 靣字旁的字 狗血淋头 爪字旁的字 直捷了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