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33
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
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
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
还家欲学竟未暇,岁月已似奔车忙。
书生白首故习在,颠倒简牍纷朱黄。
短檠虽复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
兰膏潋灩支达旦,秋雨萧瑟输新凉。
讨论废忘正涂乙,遂欲尽发万卷藏。
所嗟衰病终难勉,非复当年下五行。
我十六岁时游览名胜,借宿在寺庙的僧人住处。
钟声刚刚停息,脚步声便聚集在一起,弟子们在堂上分成两边。
灯笼如同薄薄的腊纸,光芒闪耀如云母般清澈。
回家后想要学习,却始终没有时间,岁月就像飞奔的马车一样匆忙。
书生白发依旧保留着往昔的习惯,翻阅书册时纸张错落,红黄纷杂。
虽然短灯依旧做我的老伴,但目光却模糊不清,无法持久。
一生所爱突然拿在手中,轻轻抚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兰膏的香气在夜间弥漫,秋雨萧瑟带来了新的凉意。
讨论与忘却正沉浸在写作中,想要尽情发掘十万卷书籍的藏量。
但我叹息衰老与病痛终究难以克服,已不再是当年那样如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门隐士,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动荡,作品多反映其忧国忧民之情,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回顾自己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和对学问的追求,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和对知识的执着。
陆游的《灯笼》通过简单的日常意象,表达了深刻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求学经历,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加感到无奈和焦虑。开篇的“我年十六游名场”引出对过往的追忆,随之而来的“岁月已似奔车忙”则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
在意象方面,诗中“灯笼”的描写尤为生动,薄腊纸的灯笼与“莹如云母”的清光相结合,象征着知识的宝贵与纯粹,但同时也暗示着光明的短暂与脆弱。诗中反复提到的“书生白首故习在”,进一步揭示了陆游对知识的执念和对时光无情的自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衰老的无奈。诗人心中对学问的热爱依旧,但在岁月的摧残下,已难以复回当年之勇。陆游以个人的经历,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给人以深思与感悟。
整首诗体现了陆游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通过对过去的怀念,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激励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陆游在诗中提到的“灯笼”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岁月已似奔车忙”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待学习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