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8:34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竹子生长在荒野之外,枝梢高耸入云,仿佛有百寻之高。
没有人来欣赏它的高洁气节,它只得独自坚守自己的贞操。
不愿沾染湘妃的泪水,羞于进入皇宫的乐器。
谁能制作长笛,便可以为我奏出龙的吟唱。
作者介绍:刘孝先,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道生,号临池,擅长诗歌,尤其以咏物诗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对当时世俗环境的不满。
这首诗以竹子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生长的环境和特性,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世俗的蔑视。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竹子生于荒野,却高耸入云的形态,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竹子无人欣赏的孤独,和诗人对高节的坚守,尽管感到无奈,却依然不愿染上世俗的污垢。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渴望,表达了希望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的豪情壮志。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梢云耸百寻”用形象的比喻描绘竹子的高大。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竹子展开,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抗拒,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坚贞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无人赏高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耻染湘妃泪”中的“湘妃”指的是哪个典故?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