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8:18
咏杜鹃花
作者: 择璘 〔宋代〕
蚕老麦黄三月天,
青山处处有啼鹃。
断崖几树深如血,
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叹鹤林成梦寐,
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颐愁无奈,
又怕声声聒夜眠。
三月的天,蚕已老,麦子也开始变黄,青山处处都能听到杜鹃的啼鸣。断崖上,几株杜鹃花的颜色如血一般鲜红,阳光照耀下,水面上映出花朵,温暖而欲燃。三次叹息,鹤林成了梦中的景象,仿佛在前生的仙境中寻找神仙。小山支着下颌,愁苦无奈,怕是那杜鹃声声,让我夜不能眠。
作者介绍:择璘,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透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杜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哀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索。
这首《咏杜鹃花》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开头以“蚕老麦黄三月天”切入,描绘出春季的美景,瞬间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接着,诗人描写杜鹃鸟的啼鸣,增添了一层哀伤的情绪,这种情感在“深如血”的杜鹃花与“声声聒夜眠”的对比中显得愈发强烈。
诗中反复提到的“叹”与“愁”,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是美丽的春光,却又夹杂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在“前生阆苑觅神仙”的描写中,诗人似乎在追溯往事,渴望与往昔的美好相遇。结尾的“又怕声声聒夜眠”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感受到外界的喧嚣,更加深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构建了春天的美与哀愁之间的纠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杜鹃花的咏叹,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热忱与对人生的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杜鹃花的描写,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之美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内心的忧愁,展现了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月天,描述了哪几种农作物的状态?
A. 玉米和稻子
B. 蚕和麦
C. 大豆和小麦
“深如血”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杜鹃花的颜色
B. 青山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诗中提到的“阆苑”代表了什么?
A. 一个现实中的地方
B. 传说中的仙境
C. 一片荒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