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8:12
一载投荒今倦矣,
霸才无主谁依。
木棉花发鹧鸪啼。
争呼行不得,
春去已多时。
阳朔山光劳梦想,
扁舟出世难期。
有人相忆在峨眉。
空怜蹄迹满,
莫遣信音稀。
这一年投身荒野,现在已感到疲倦了,
没有人依靠的霸业,究竟谁来支撑。
木棉花盛开,鹧鸪在啼鸣。
我想呼唤却无法出行,
春天已经过去很久。
阳朔的山光让我劳心梦想,
坐着小船出世的期望难以实现。
有一个人在峨眉山上思念我。
我唯有空怜那些满地的马蹄印,
不要让音信稀少。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4-1969),字峦波,号雪庐,近现代诗人,曾参与新文化运动,致力于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创新。他的诗风常常融合传统与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丙子年(1946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诗人远离故土,心中怀有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
《临江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投荒今倦矣”,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和无力,反映出他对现实的失望与逃避。接下来的“霸才无主谁依”,则揭示了对权力和依靠的思考,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木棉花发鹧鸪啼”,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木棉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而鹧鸪的啼鸣则引发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思念。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有着深刻的感悟,“春去已多时”表现出他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阳朔山光劳梦想,扁舟出世难期”,则通过描绘阳朔的美丽山光,展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又无奈地意识到现实的不可改变,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结尾的“有人相忆在峨眉”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最后一句“莫遣信音稀”则流露出对沟通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叹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对家国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木棉花”象征什么?
“扁舟出世难期”中的“出世”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阳朔山光”主要描绘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在《庐山谣》中同样描绘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理想的追求,但其情感更为豪放,而龙榆生的《临江仙》则更为细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以上内容涵盖了诗词的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参考资料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