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6:00
临江仙 其二
作者: 杨慎 〔明代〕
玉水堤旁千树柳,仙宫还在人天。
是谁驴背耸诗肩。
不如来饮酒,倾倒醉吟边。
鸟踏画檐时点缀,珠帘向晚风穿。
依稀竹上尽婵娟。
黄昏图画出,云尽月重圆。
在玉水堤旁,成千上万的柳树在摇曳,仙宫仍旧在天上人间。
是谁在驴背上耸立,扛着诗篇?
不如来喝酒,醉倒在吟唱的边缘。
鸟儿踏着画檐轻轻点缀,珠帘在晚风中轻拂。
依稀的竹林中,月光如嫦娥般弥漫。
黄昏的画面渐渐展现,云朵散去,明月重圆。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深溪,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以清新、俊逸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悠然自得的饮酒吟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杨慎的《临江仙 其二》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由与洒脱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玉水堤旁的千树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随后,诗人提出“是谁驴背耸诗肩”,暗示了创作的艰辛与责任,这里用“驴背”来形象化诗人承担的重任,表现出诗人在生活和创作中感受到的压力。
接下来的“饮酒”意象则显示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诗人希望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享受当下的欢愉。在描绘鸟儿轻巧地点缀画檐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景象更为生动,仿佛听到鸟鸣,看到珠帘随风轻舞。
最后的“云尽月重圆”不仅描绘了黄昏的宁静与美好,也象征着人生的圆满与和谐。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感慨,又有对理想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求美好的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水堤”代表了什么?
“是谁驴背耸诗肩”中“驴背”寓意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云尽月重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