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百字令/念奴娇

《百字令/念奴娇》

时间: 2025-07-31 20:48:07

诗句

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尝团团佳月。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无人分得。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0:48:07

原文展示

百字令/念奴娇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洞房停烛,似新岁,数到上元时节。
一盏屠苏千岁酒,添得新人罗列。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尝团团佳月。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无人分得。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歌舞琵琶笛。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年的喜庆场面,洞房中烛光闪烁,如同新年到来,正值上元节时节。一杯屠苏酒象征着长寿,祝福新人。昨天的迎接和今天的祝寿,令人品尝到月圆之夜的美好。永和春天的美好是用不尽的,佳客不断。听说海上归来的朋友,像瓜果般珍贵,却无人分享。提到六十二三的刘梦得,他的欢乐气氛输给了香山的美景。菱谷的细纱、杨枝的春草、歌舞与琵琶的笛声交织在一起。只担心元日的到来,玉龙飞快地催促着上路。

注释

  • 屠苏:一种传统的酒,象征长寿。
  • 佳月:美好的月亮,象征团圆。
  • 海上归来:指远道而归的朋友,寓意珍贵的团聚。
  • 刘梦得:指刘辰翁的朋友,可能指的是某位诗人或文人。
  • 菱谷二绡:指春天的细纱,象征轻盈与美丽。
  • 玉龙:比喻迅速而急迫的时间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词人,其作品多表现生活中的喜庆场景,擅长描写节令和人情,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新年之际,反映了宋代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亲友的祝福与团圆的期盼。

诗歌鉴赏

刘辰翁的《百字令/念奴娇》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新年庆祝的欢愉气氛。诗中不仅有对节日的赞美,更充满了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开篇“洞房停烛,似新岁”,用洞房的烛光象征着新年的喜庆,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屠苏酒不仅是对新人的祝福,也暗示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诗中“昨日迎长,今朝献寿”两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延续,回顾与展望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人生的深刻与美好。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归来的友人的赞美,虽然没有人分享,但这种珍贵的情谊依然令人感动。结尾的“只愁元日”则暗示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时光的珍惜,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人们在岁月更替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堪称宋代词作中的佳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房停烛,似新岁:洞房中烛光闪烁,象征着新年的到来。
  2. 数到上元时节:提到上元节,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3. 一盏屠苏千岁酒:屠苏酒代表长寿,祝福新人。
  4. 添得新人罗列:新人在此相聚,象征着团圆。
  5. 昨日迎长,今朝献寿:昨天迎接长辈,今天祝寿。
  6. 尝团团佳月:品尝团圆的美好月色。
  7. 永和春好,用之不竭嘉客:春天美好,朋友不断来访。
  8. 见说海上归来,有如瓜大枣:远道归来的朋友如同珍贵的果实。
  9. 无人分得:虽然珍贵,但无人分享。
  10. 六十二三刘梦得,输与香山乐色:提到朋友刘梦得,乐于享受美好。
  11. 菱谷二绡,杨枝春草:描绘春天的景象,细腻而美丽。
  12. 歌舞琵琶笛:音乐与舞蹈交相辉映。
  13. 只愁元日,玉龙催上金驿:对未来的忧虑,时光如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来的朋友比作珍贵的果实,体现情谊的珍贵。
  • 对仗:如“菱谷二绡,杨枝春草”,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寓意着对新年和团圆的期盼,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友的祝福。

意象分析

  • 洞房:象征着家庭、团圆和新生。
  • 屠苏酒:长寿与祝福的象征。
  • 佳月:团圆与美好的象征。
  • 海上归来:珍贵的友谊与团聚。
  • 杨枝春草: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屠苏”酒是象征什么?
    A. 友谊
    B. 长寿
    C. 财富

  2. 诗中“昨日迎长,今朝献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祝福
    C. 愤怒

  3. 诗的最后一句“只愁元日”表达了对什么的担忧?
    A. 未来的生活
    B. 春天的到来
    C. 节日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刘辰翁的作品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节日的欢庆、对亲情与友情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刘辰翁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新年团圆的细腻刻画,而苏轼则在抒情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辰翁词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掷钵峰 香水 石霜寺 神鼎山 凝碧亭 罗汉绦 鹅羊山 大哀洲 中秋月和桃源夫人 中秋朋和桃源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表意 才开头的成语 麦穗两岐 金字旁的字 钟鸣鼎重 面字旁的字 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绝长补短 添乱 磨揉迁革 飞字旁的字 包含兼的成语 小字头的字 开宗明义 聊斋俚曲 奏决 屮字旁的字 包含踦的词语有哪些 倔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