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55
丹凤吟 送别越生和云臣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细数频年游处,舞榭莺梳,歌筵燕掠。
垫巾侧帽,双倚东风院落。
簟纹新染,水烟小定,更忆溪边,画桡斜阁。
似梦如尘情绪,事去凝思,花影还簸墙角。
今夜阳关怕唱,玉樽潋滟持旋却。
若到无诸国,有连天嘶马,匝树飞鹊。
轻红荔子,笼遍戈船绡幕。
我在江南残照里,只行踪落拓。
武夷回首,倘依然念著。
细细数算这些年游玩的地方,舞榭中的黄莺梳理花枝,歌筵上燕子轻轻掠过。
垫着巾子侧过帽子,双双倚靠在东风拂过的院落里。
新染的竹席上,水烟轻轻缭绕,更让我想起溪边,画舫斜靠的阁楼。
这似梦似尘的情绪,往事如烟,花影依旧在墙角摇曳。
今夜在阳关唱歌怕是难以自持,手中持着酒樽,波光潋滟旋转着。
如果能到无诸的国度,连天的马嘶声,树上飞舞的鹊鸟。
轻红的荔枝,遍布在戈船的绡幕之上。
我在江南的残照中,唯有落拓的行踪。
武夷回首,倘若依然会思念。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约1695),字子华,号夔云,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婉约清丽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送别友人时写的,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和生活。
《丹凤吟 送别越生和云臣韵》是一首充满了离愁别绪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游历的回忆与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开篇即以“细数频年游处”引入,展现了时光的流逝,接着通过“舞榭莺梳,歌筵燕掠”生动描绘了游玩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但随着诗意的发展,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惆怅。
诗中“似梦如尘情绪,事去凝思,花影还簸墙角”一句,体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仿佛那些美好的瞬间如梦一般,已成为过往。随着“今夜阳关怕唱,玉樽潋滟持旋却”,离别的情感愈发浓烈,阳关曲本是离别时常唱的曲子,但此时却让人心生畏惧。
最后两句“我在江南残照里,只行踪落拓”则深刻体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助,江南的美景与残照反衬出内心的落寞,令人动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与怀念,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展现出清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舞榭”指的是什么?
A. 餐馆
B. 歌舞场所
C. 酒店
D. 学校
“今夜阳关怕唱”中的“阳关”主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
C. 旅行
D. 友谊
诗中“轻红荔子”所描绘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欢乐
C. 热情
D. 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