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5:46
洞仙歌 从楞伽上方塔后觅径下坡过前村观剧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
贴向吴天翠无尽。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
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
断崖横塔后,
扪葛攀萝,
私路萦纡细如蚓。
村鼓正喧阗,
赛火成围,
雏伶唱消魂院本。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
乍小露墙头,
一群红粉。
在晴朗的峰峦上,山峰凌乱而立,像一丛丛的春笋。它们紧贴着无尽的吴天,翠绿色的天空映衬着澄澈的湖水,湖面上是几幅柔和的绿色与蓝色的交织,烟雾缭绕中,渔船和榕树隐约可见。断崖在塔后横亘,攀附着藤葛,私密的小路蜿蜒细如蚯蚓。村庄的鼓声喧闹,赛火围成一圈,年轻的演员在院子里唱着动人的曲子。突然间,飘飘洒洒的绿杨丝从天而降,墙头乍露出一群红颜女子。
陈维崧(约1634-1711),字介甫,号晴川,清代诗人,擅于作诗,尤以词名重,风格清新婉约。他的作品常以江南山水为题材,表现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洞仙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的时期。诗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俗生活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洞仙歌》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和民俗生活的诗作,展现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以“晴峰乱矗”描绘出多姿多彩的山峰,似春笋般的生机勃发,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接着,诗人用“贴向吴天翠无尽”将天空的无垠与自然的灵动结合,表现了江南特有的风光。
而“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随着诗意的展开,描写的视角逐渐转向生活的细节,村庄的喧闹与年轻演员的表演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生动的生活场景。
最后,诗人以“飘飘绿杨丝”和“红粉”收尾,传达出一种轻快的情感,似乎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歌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诗中的“晴峰”指的是什么?
A. 阴暗的山峰
B. 晴朗的山峰
C. 雨天的山峰
“雏伶”指的是谁?
A. 年轻的演员
B. 老年演员
C. 诗人
诗中提到的“澄湖”给人什么印象?
A. 浑浊
B. 清澈
C. 暗淡
《庐山谣》与《洞仙歌》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山水的雄伟壮丽,而陈维崧则更偏向于细腻的意境与人文气息。两者共同点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但展现的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