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洞仙歌 从楞伽上方塔后觅径下坡过前村观剧

《洞仙歌 从楞伽上方塔后觅径下坡过前村观剧》

时间: 2025-04-30 16:35:46

诗句

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

贴向吴天翠无尽。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

断崖横塔后,扪葛攀萝,私路萦纡细如蚓。

村鼓正喧阗,赛火成围,雏伶唱、消魂院本。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乍小露墙头,一群红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5:46

原文展示

洞仙歌 从楞伽上方塔后觅径下坡过前村观剧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晴峰乱矗,似丛丛春笋。
贴向吴天翠无尽。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
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
断崖横塔后,
扪葛攀萝,
私路萦纡细如蚓。
村鼓正喧阗,
赛火成围,
雏伶唱消魂院本。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
乍小露墙头,
一群红粉。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峰峦上,山峰凌乱而立,像一丛丛的春笋。它们紧贴着无尽的吴天,翠绿色的天空映衬着澄澈的湖水,湖面上是几幅柔和的绿色与蓝色的交织,烟雾缭绕中,渔船和榕树隐约可见。断崖在塔后横亘,攀附着藤葛,私密的小路蜿蜒细如蚯蚓。村庄的鼓声喧闹,赛火围成一圈,年轻的演员在院子里唱着动人的曲子。突然间,飘飘洒洒的绿杨丝从天而降,墙头乍露出一群红颜女子。

注释

  • 晴峰:指晴朗的山峰。
  • 丛丛春笋:形象地描绘山峰的形态,像春天的新笋。
  • 吴天:指吴地的天空,象征着江南地区。
  • 澄湖:指清澈的湖泊。
  • 渔榔:渔船和榕树的组合,显示渔村的生活场景。
  • 私路萦纡:指小路曲折蜿蜒。
  • 村鼓:村庄的鼓声,象征着热闹的节庆。
  • 雏伶:年轻的戏曲演员。
  • 消魂院本:指戏曲的剧本,表现戏剧的艺术魅力。
  • 红粉:红颜女子,意指美丽的姑娘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34-1711),字介甫,号晴川,清代诗人,擅于作诗,尤以词名重,风格清新婉约。他的作品常以江南山水为题材,表现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交织的时期。诗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俗生活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和民俗生活的诗作,展现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以“晴峰乱矗”描绘出多姿多彩的山峰,似春笋般的生机勃发,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接着,诗人用“贴向吴天翠无尽”将天空的无垠与自然的灵动结合,表现了江南特有的风光。

而“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随着诗意的展开,描写的视角逐渐转向生活的细节,村庄的喧闹与年轻演员的表演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生动的生活场景。

最后,诗人以“飘飘绿杨丝”和“红粉”收尾,传达出一种轻快的情感,似乎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峰乱矗:描绘晴空下的山峰,表现出山的巍峨。
  2. 似丛丛春笋:形象化地比喻山峰,给予读者生动的视觉印象。
  3. 贴向吴天翠无尽:显示出江南的苍翠,强调自然的广阔。
  4. 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湖水与天空的色彩交融,显得清丽动人。
  5. 纷织处,烟际渔榔隐隐:渔村的生活被烟雾笼罩,增添了神秘感。
  6. 断崖横塔后:描写自然的险峻,与人类的建筑形成对比。
  7. 扪葛攀萝: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探索的情景。
  8. 私路萦纡细如蚓:小路的细腻,暗示生活的曲折。
  9. 村鼓正喧阗:村庄的热闹气氛,体现生活的生动。
  10. 赛火成围:描写节庆的场景,营造出喜庆的氛围。
  11. 雏伶唱消魂院本:年轻演员的表演,增添了文化色彩。
  12. 讶蓦地飘飘绿杨丝:意外的自然景象,瞬间的美好。
  13. 乍小露墙头:墙头的景象,带来一丝生活的气息。
  14. 一群红粉:美丽女子的出现,点缀了整个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丛丛春笋”,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映澄湖几幅纯绿柔蓝”,表现出和谐的美感。
  • 拟人:如“飘飘绿杨丝”,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峰: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生机。
  • 澄湖:代表宁静和清澈,传达心灵的洗涤。
  • 绿杨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红粉:代表美好的青春与生活的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晴峰”指的是什么? A. 阴暗的山峰
    B. 晴朗的山峰
    C. 雨天的山峰

  2. “雏伶”指的是谁? A. 年轻的演员
    B. 老年演员
    C. 诗人

  3. 诗中提到的“澄湖”给人什么印象? A. 浑浊
    B. 清澈
    C. 暗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洞仙歌》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李白的作品更注重山水的雄伟壮丽,而陈维崧则更偏向于细腻的意境与人文气息。两者共同点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但展现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集》
  • 《江南文化史》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苦雪四首·其二 东平路中遇大水 东平路作三首 鲁西至东平 遇冲和先生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 宋中遇陈二 三君咏。郭代公(元振) 三君咏。魏郑公(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红矾 凵字底的字 言字旁的字 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赌的词语有哪些 袷袢 入字旁的字 人怨天怒 鼎字旁的字 昂然自得 包含树的词语有哪些 见象 贪墨之风 远亲近友 齲字旁的字 鞭麟笞凤 云心鹤眼 山寒水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