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6:59
瞿唐峡
作者: 阳枋 〔宋代〕
万太危民水墨图,
江流带窄映云衢。
莫怪波平澜不倒,
回狂滟澦一峰孤。
这首诗描绘了瞿唐峡的壮丽景色,第一句“万太危民水墨图”形象地将峡谷描绘成一幅水墨画,展现了大自然的险峻与美丽;“江流带窄映云衢”则表现了江水在峡谷中流淌,反射着天空的云彩,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接着说“莫怪波平澜不倒”,诗人在此安慰自己,不必惊讶于波澜的平静,因为这样的宁静下潜藏着力量;最后一句“回狂滟澦一峰孤”则描绘了波涛与孤峰之间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大自然的雄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 阳枋,字子晦,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常描绘自然景物,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阳枋游历瞿唐峡时,受其壮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考,反映了当时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瞿唐峡》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领悟。开头的“万太危民水墨图”,以生动的比喻将峡谷的险峻与美丽呈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优美的水墨画中,令人遐想。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景色,而是深入思考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的渺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莫怪波平澜不倒”,诗人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自然的狂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的最后一句“回狂滟澦一峰孤”,不仅描绘了波涛与孤峰的对比,也暗示了人生命运的孤独与不易,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的无力感与渺小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透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阳枋作为诗人的深厚修养和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蕴含着哲理的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墨图”主要是用来描绘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阳枋的《瞿唐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前者注重对峡谷壮丽景色的描绘,后者则突出早晨的清新与旅途的急促,二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